15轮强降雨密集“轰炸” 梅雨季暴雨频发

05.07.2015  00:51

  自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仿佛“泡”在水缸里,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毫无停歇的迹象,原本阴雨绵绵的“梅雨季”变成了“暴雨季”。

  为何入汛以来南方降雨格外多?厄尔尼诺是“捅破天”的“元凶”吗?“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会不会发生类似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记者就此采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15轮强降雨密集“轰炸” 梅雨季暴雨频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古人对江南梅雨时节的生动描述。然而,今年的梅雨“脾气”古怪,下起雨来不是“淅淅沥沥”,而是异常“凶猛”。

  6月16日,上海入梅不久即遭遇首场“下马威”。从16日夜间开始的这场特大暴雨横扫全市,部分地区雨量超过240毫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44毫米的常年梅雨总量。上海每年的梅雨季平均有21天,可以说,上海“一天之内把21天的雨全下完”。

  在江苏,26日以来的强降雨让多地开启“淹城模式”,城市“看海”、村庄被淹、近百万亩农田受涝。南京理工大学宿舍区一楼几乎都被淹,而常州市芳渚村整个“泡”在水中。

  据统计,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共发生了15次强降水过程。仅6月份,就有江苏金坛(274.6毫米)和江西德兴(243.7毫米)等8个监测站点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副主任王遵娅认为,如此密集的强降水主要是因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强,其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强盛,为江南和华南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进而产生偏多的降水。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淮河等流域的部分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太湖平均水位28日涨至3.86米,超警戒水位0.06米,是2012年以来首次超警,长江下游支流滁河襄河口闸水位站(安徽省全椒县)、秦淮河东山水位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洪峰水位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6米、0.43米;淮河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多个省(区、市)的部分低洼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或积涝,道路中断,部分农田被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