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路上的“科技动力”

04.08.2014  10:34

转型升级路上的“科技动力” ——我市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扫描

□本报首席记者 李云萍

走进高新区,位于黄河大道的石家庄科技中心建筑群引人注目,上个月刚开业的科技大市场,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成为河北首个、全国一流的集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交易平台。这标志着我市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作为一座新兴工业化城市,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强化自主技术创新,全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在政策、资金、人才、平台、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特别是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并取得重大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市仅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项目就达127项,资金总数超9851万元。全市21项成果获省科技奖,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一系列举措强力推动技术创新

在去年实现了51%的高增长后,今年,以岭药业仅一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就超过38%,利润增长达44%,强劲的发展速度仍然引人注目。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一组数字:去年以岭药业获国内发明专利46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国际发明专利9项。国内发明专利数量稳居省内企业第一,科技创新成为以岭药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这得益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岭药业的高速发展绝非个案。

为鼓励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在全省率先提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市财政还逐年增加“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批重量级政策措施,积极影响并推动着各类优势企业不间断地实施创新。石家庄巨力科技有限公司积极鼓励员工改革、发明,对员工自主完成的职务发明专利项目,给予每项发明专利奖励5000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2000元。公司成立七年已累计申请专利28项,获得授权20项,去年更是取得销售收入近2亿元,其中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近1.5亿元。

另一组数据也有力证明着我市技术创新取得的卓越成果。近年来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屡创新高,去年全年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416份,提前两年达到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规定的技术合同登记额12亿元的指标要求。

数百家企业跨上创新驱动之路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市连年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一大批市级科技项目,由市科技局负责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科林电气原本是在鹿泉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最初注册资本只有150万元、员工十几名。

对于这样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我市给予了各项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

2010年,市科技局将科林潜心研究开发的“卡式预付费远方终端”列入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完成后,2011年即实现产值8206万元,2012年实现产值过亿元,占整个企业当年产值的20%,为企业增加了又一个大的经济增长点。该项目还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生产的电表成功中标国家电网公司,金额高达上亿元;“配网自动化系统”则在全国每年中标一个多亿,两项合计带来效益2个多亿。

类似科林的企业很多。神威药业“益气通络颗粒”获国家新药证书,华药“华北制药企业新药孵化基地建设项目”开发先导化合物22个、取得新药临床研究批文4个……

在生物制药领域,全市大批重点生物医药项目验收通过,形成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电子科技领域,我市大力推进石家庄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36个项目列入国家863和省科技支撑计划,极大带动了半导体产业发展。

一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5家、省级31家、市级57家,大批企业正大步跨入创新驱动、快速提升之路。

另一方面,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市科技部门通过对优质上市后备企业进行摸底,累计推荐上市后备企业达17家。今年上半年,全年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已上报申请认定36家。

鼎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和完善的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近几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将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大市场的运营就是典型一例。这座由市政府投建、市科技局负责管理运营的市场,一改过去“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靠洽谈会、交易会的局面,全面整合职能部门相关职能,调动驻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在人才、设备、技术、成果、资金等方面的科技资源,很好发挥了市场对科技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大市场运营当天,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市场内完成签约,涉及企业共投入项目研发资金755万元。之后又成功举办了“医药化工及装备制造业在线技术对接会”,征集到符合要求的项目成果242项,且科技成果含金量高,有效促进了全市医药化工及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

另一方面,我市还不断强化对重点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经认定“中等功率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金属加工润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217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省重点实验室4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

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石家庄科技孵化器、国际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医药化工公共服务平台、产品快速制造技术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一大批公益型科技平台也相继建成投用。

为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市政府还专门聘请了驻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家的15名科技外交官为“市政府科技外交顾问”。目前,石家庄市已与美国、欧盟、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家。

核心智囊团专家库已具雏形

我市还出台系列举措,加快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为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我市规定:本地新培养出1名院士,市政府对培养单位给予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建设;从外地新引进1名院士,市政府对引进单位给予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建设。对新建的院士工作站,市财政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新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市财政分别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于市内企业新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签约五年以上并能完成规定工作时限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资助。

政策落地,硕果累累。

一个例子是,以岭药业已经建立了河北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和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力邀国内两院院士进站,目前已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10多位院士入站,与国内生物医药研发各技术环节的顶级专家共同构成工作站的核心专家体系。

截至目前,我市15家院士工作站已联络院士50余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深度交流,参与指导在研项目34个,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3个,涉及我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循环化工等优势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今年我市还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引导和管理,已经支持专项经费225万元,年底前计划继续新认定第三届科技领军人物15名,创新团队15个。

很显然,一个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拉动全市核心领域技术研发、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专家智囊团已具雏形。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