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河北制造”跃上新高度

26.09.2014  12:13

      开滦集团,曾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栋梁。今天,136岁的开滦集团依然年轻,活力四射。在《财富》杂志2014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营业收入31062.9亿美元列第394位。这是开滦集团继2012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后第三次上榜,位次比第一次提升了96位。
      华北制药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的自强史。它曾是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厂,是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它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株青霉素菌种,它彻底结束了中国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它帮助中国人增加了10多岁的平均寿命,它培养出了中国抗生素生产的第一代骨干力量,它获得了全国医药行业的第一个国家质量管理奖……目前年逾花甲的华药依然年轻,它正加速转型升级,向制药强企迈进。
      开滦、华药等河北工业巨子们的故事,是一面镜子、一部史诗、一个标本、一面旗帜、一部传奇……
      河北工业几十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近年来已经逐步凸显,资源趋于枯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大量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这样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越拖回旋余地越小,越拖代价越大。2013年,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全面打响,“河北制造”也在转型升级中,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十一五’以来,我省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着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说,“全省工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前8个月,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8.5%和21.3%,钢铁行业投资持续负增长,装备制造业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重工业占比下降,轻重工业比为22.5∶77.5,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1.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更高——瞄准产业链高端,向高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高附加值的环节挺进
      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公司,是新中国工业战线上一面旗帜,他们曾经创造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主要内容的“邯钢经验”而闻名全国。2011年3月8日,随着“河北第一板”——DC06汽车面板在邯钢成功下线,结束了我省不能生产汽车面板的历史;目前,邯钢在汽车用钢领域已攻克了200多项核心技术。“十二五”期间,邯钢将着力从“邯钢制造”到“邯钢创造”转变,拓展“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消纳”三大功能,实施主业、钢铁产品延伸加工、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建设“精品钢材、冶金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建材、服务城市、创新产业”六大基地,打造国家级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邯钢的发展历程,是我省传统工业企业由低端迈向高端的一个缩影。
      王昌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传统产业占工业的88%,仍是支柱和饭碗,必须要把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到传统产业上,举全省之力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不增加消耗和排放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河北工业。
      近年来,我省传统工业企业坚持对标找差距、技改上水平,围绕解决“两个低下”问题,引导传统产业提升装备水平、工艺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推进“有中生新”。2013年我省实施技改项目1124项,总投资2398亿元,新增销售收入582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8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55项,重点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等11个重点产业、延伸与完善32条产业链。其中沿海地区增长极、环京津地区增长极和县域经济技改项目数分别占22.4%、21.7%和81.2%,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项目数分别占33.4%、5.3%和6.8%。
      在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强化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省发改委编制了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38项省管高新技术项目完成投资313.7亿元,占全部省管项目完成投资额的29.3%,69项市管高新技术项目完成投资306.36亿元。中航工业华北基地一期、沧州太阳能光热产业基地一期、中船重工光电及特种设备等8个省管项目已完工或部分投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269个,总投资250亿元,财政补贴11亿元;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支持延伸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光伏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项目72项,贴息资金2.5亿元;卫星应用、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通用名化学药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863”等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国家支持资金6.2亿元。
      更新——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
      从起步于石门街头小巷,一口大锅几乎是全部家当,到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药生产线;从26人和几袋小米的股份,到驰骋国际资本市场的香港上市公司;从单纯生产脱脂棉的“草根”作坊,到现代化医药生产企业……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用65年的时间,发展壮大为中国大输液行业的领军企业。石家庄四药快速发展的秘诀就在于自主创新。近年来,石四药投资近30亿元,用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目前该公司已取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10余项,在研品种260余个,专利拥有量居国内输液生产企业前列,主导产品大输液是同行业包装形式最全、规格最多、技术层次最好的企业之一。上半年,石家庄四药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和46%。
      无独有偶,119年前,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山海关造桥厂诞生。作为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它一刻也没有停下探索与创新的脚步。今天,该公司交出了让人赞叹不已的成绩单:总计建桥3000多座,实现27跨长江、17跨黄河、8跨海湾的壮举,中国钢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成为全国铁路高速道岔的主要供货商;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桂冠……
      “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贯彻到工业发展的整个进程中,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转变,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王昌说。
      2013年,长城汽车“哈弗H6”获得第15届中国外观设计专利金奖,石药“奥拉西坦制剂及制备方法”、中国石油渤海石油公司和华油钢管公司“高强度X80钢螺旋焊管制造方法”获得第15届中国专利优秀奖。38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我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专利奖……2013年,全省在企业新建院士工作站25家,总数达到105家;博士后工作站70家,其中民营企业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家,其中民营企业75家;重点实验室87家,其中民营企业3家;新增合作院士50多人,进站院士已达357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王昌说:“今后,我省将深化产学研对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开展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评选,指导做好1000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加强与省内外院校尤其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探索产业、技术合作渠道和措施。
      更绿——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发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应用绿色技术、绿色产品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曾因环境压力而面临搬迁命运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如今却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大花园。近年来,唐钢投资35亿元实施了48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加强能源管理和二次能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目前,唐钢厂区绿色率达到50%,成为全球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绿化覆盖率最高的钢铁企业。
      “晨阳水漆”正开创我省一个新的行业,成为新的绿色增长点。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国内率先发起水性涂料的“绿色革命”。16年来,晨阳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最全水漆生产企业,拥有18项技术专利、2项国家级发明专利、15项省级科技成果,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大气污染防治紧迫的形势下,我省工业只有绿色发展一条路子可走。
      今年1-8月份,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87.1亿元,同比增长0.9%,占全省规上工业41.3%,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1-8月份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5%,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5%。
      2013年,我省向雾霾宣战,对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亮剑”,铁腕压钢减煤。全年共压减粗钢产能788万吨、炼铁586万吨、水泥1716万吨、平板玻璃1488万重箱。今年全省将压减粗钢1500万吨左右,水泥1000万吨、平板玻璃1800万重量箱,三项合计预计影响工业增加值150亿元以上,约占全省总量的1.2%以上。
      我省在压减过剩产能的同时,也在通过谋划建设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补上去,做好绿色发展的“加法”。今年,全省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00项左右,其中技改项目1000项左右。重点推动石炼化800万吨炼油扩能提质、长城50万辆汽车扩能及零部件、河北海伟交通设施集团年产60万吨聚丙烯、河北盛华化工年产40万吨烧碱和40万吨PVC树脂项目、唐山重型装备集团重大冶金矿山装备制造基地一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重点加强与北京、天津等周边省区市的产业对接和经济合作,突出抓好北京产业向周边转移的承接工作。
      风正好扬帆,建功正当时。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又在深入推进,这是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最大红利。我们有理由相信,历经风雨的河北工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