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17.09.2014  13:09

    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理想的形象表达,中国梦生动描绘了令人期待的美好愿景。要使美梦成真,从主体因素来看,关键在于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归根到底在于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在带领群众中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首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保持,离不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认识,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历史根据。

    首先,这一认识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领导工人阶级,是因为他们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反之,如果他们背离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就无法在当前运动中代表运动的未来。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面临执政党建设这一崭新的历史课题。对此,他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党的中心任务虽然发生了转变,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能变,“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能不能代表中国梦的未来,关键在于它能否在共筑中国梦的当下实践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这一认识具有深刻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根据。“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此问题上,必须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例如,苏共垮台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最为根本的还是苏共严重脱离群众、蜕化变质,丧失了继续执政的群众基础。在苏联解体前夕,《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官僚阶层的利益的比例竟占85%,认为代表苏联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从苏共垮台的沉痛教训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

    最后,这一认识具有深厚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底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此,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艰辛探索,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真正能够团结人民大众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习近平根据历史的事实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从而在依靠群众中实现中国梦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社会发展和变革最终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持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同时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正所谓“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无往不胜,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信“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等实实在在的政策,作为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面对国民党高官不禁感叹道: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赢得的民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路线成为改革创新的智慧源泉。正如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相信和依靠群众,其实更多地意味着是否值得群众信任和依靠。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