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年查处村官案近200起 河北科级干部家藏上亿

13.11.2014  10:40

  据新华社电 今年以来,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截至10月底共立案14808件,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38人。一批“小官巨腐”案件也被查处。其中,某市一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的官员家中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

  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巨腐”案件。这些案件中,有的市车管所数十人大肆受贿数千万元,有的市交警支队长受贿超千万元,有的市人社局干部监管不力致使医保基金被骗取近2000万元,有的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总额近千万元,甚至有村干部利用协助征地时机受贿百万元。

  ■ 延展

  “小官巨腐”被列为中央巡视重点

  上月30日,中央巡视组向河北反馈问题时,明确指出河北“‘小官巨腐’问题严重”。13天后,河北于昨日晒出了“小官巨腐”的“专项整改报告”,通报查处了一批“小官巨腐”案件。

  据新华社报道,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涉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家中央单位、6家中央企业和2所部属高校。巡视发现,巡视点存在“小官贪腐”问题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

  这表明,“小官巨腐”即基层官员的贪腐问题,已受到中央巡视组等反腐高层机构的高度关注,成为当前反腐的重点之一。

  去年首轮中央巡视,重庆就被指出“‘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许耀桐等受访专家认为,“苍蝇式腐败”与“小官巨腐”的内涵相同,均指基层官员的贪腐问题。

  今年首轮中央巡视,中央巡视组首次采用“小官巨腐”表述,指出北京“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同时指出,天津“农村基层腐败不容轻视”;海南“基层反腐败斗争形势较严峻”。

  继北京首度被中央巡视组指出“小官巨腐”问题后,今年二轮中央巡视,河北、上海再度被指出“小官巨腐”问题。广西则被指出“苍蝇式腐败”问题;西藏也被指出“一些基层干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江苏被指出“基层权力寻租机会较多、空间较大”。

   相关案件村干部系发案主体

  在“小官巨腐”案件中,村干部系发案主体。据新京报记者初步统计,2013年初至今,各级纪检监察、检察机关查处的村官违法违纪案件已近200起,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已达10余起。以北京为例,今年以来已先后查获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1.19亿元等一批大要案。

  梳理这近200起案件,特别是10余起大要案,呈现出“小官”两大贪腐路径。截留、挪用国家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如今年6月查处的山东潍坊市某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冯良禹,其涉嫌骗取母猪补贴1800元、挪用村民低保补助金1300元、虚报冒领小麦直补款1816.05元;利用土地征用拆迁机会寻租,如“20亿村官”深圳龙岗街道南联社区原村委会主任周伟思,涉嫌在当地旧城改造项目中和他人共同收受5600万的巨额贿赂,还有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在征地拆迁等建设中利用职务之便受贿9000余万元。

  竹立家认为,上述两大贪腐路径表明,基层权力运行欠缺制约和监督机制,“基层官员直面百姓,百姓往往从基层官员的表现评价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所以与‘老虎’的危害相比,‘苍蝇’的社会危害性更为直接”。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除了河北,今年以来,北京、贵州、广州、浙江宁海等10余市县开展了“小官巨腐”查处行动,其中浙江宁海的整治措施已触及到制度设计层面,出台36条“权力清单”制度,低保申请定权力清单的所有内容全部变成村规民约。

   详细报道>> 河北秦皇岛科级干部家中搜出上亿元现金 74斤黄金

    今年以来,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截至10月底共立案14808件,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38人。一批“小官巨腐”案件也被查处。其中,某市一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的官员家中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在北京和秦皇岛等地房产手续68套,贪腐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据河北省纪检机关透露,该省搜出1.2亿元现金的官员为秦皇岛市城市管理局原副调研员、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目前马超群正在接受调查。37公斤黄金,以12日的金价来算,价值约1100万元。

  据《秦皇岛日报》报道,秦皇岛北戴河供水总公司2011年1月19日成立,是市政府独资的国有企业。该公司主要负责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和抚宁县、昌黎县周边村镇以及将来纳入城市区规划的供水区域的企事业单位、居民供水,保障北戴河及整个供水区域的安全优质供水,并负责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

  另据河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消息,河北12日召开了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根据会议部署,从现在到12月底,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整改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着力解决“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小官巨腐”问题。

  此前,据河北省纪检机关通报,今年以来,河北省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发改委原主任刘学库,河北省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委原常务副秘书长梁树林,河北省人大城乡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连德,大名县委原书记边飞(副厅级)等干部因涉嫌违纪违法问题被调查。

  在加大查办大案要案力度的同时,纪检机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巨腐”案件。这些案件中,有的市车管所数十人大肆受贿数千万元,有的市交警支队长受贿超千万元,有的市人社局干部监管不力致使医保基金被骗取近2000万元,有的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总额近千万元,甚至有村干部利用协助征地时机受贿百万元。这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