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赶考行】贺海洋:从警官到猪倌的抉择

20.08.2014  10:46

 

滦县雷庄镇后店子村的小伙子贺海洋,大学毕业后放弃当警官的机会,回农村当上了“猪倌”,在特种野猪养殖上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走进贺海洋的养猪场,六栋标准化的猪舍整齐排列,育肥室里,一头头小猪仔膘肥体壮,身上长满棕色的条纹,圈里有些大猪还长着獠牙,“这是杂交改良繁殖的特种野猪,它抗病高、耐粗饲、肉质有营养价值,利润上还比普通家猪盈利的多。”  


介绍起这些野猪来,年仅25岁的贺海洋说得头头是道。4年前,他从河北司法警官学院毕业,并被推荐到滦县法院实习。他大学所学的专业是侦查技术,7个月的实习期过后就能留下工作。但实习结束后,贺海洋却做出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个人想创点业,咱们在农村考上大学了,走出去了,看着大城市特别繁华,感觉咱们这老百姓啥时候也富起来啊?琢磨来琢磨去就是想先养点猪,从小做起。

 

贺海洋辞职回乡养猪的这个决定让他的父亲大发雷霆,“他非常辛苦,当时我们也觉得丢人,非常反对他,不让他干这个。

 

尽管家人反对、村民们质疑,贺海洋还是瞄准了特种野猪养殖。谁知刚开始就遭到了失败,“野猪产仔的时候,特别怕生人靠近,还想着跟养家猪似的看着,因为它的习性咱们不太了解,大猪越吃小猪,咱们越打大猪,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当时死了100多头。

 

为了掌握养殖特种野猪的技术,贺海洋每天都要在猪舍里待十多个小时。经过不断尝试,他终于成功培育出了三元杂交猪。2011年的秋天,贺海洋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一年卖了200头猪,赚了20万块钱,一头猪的利润在1000块钱左右,见着钱了,带动乡亲们挣钱的时候也到了。

 

于是,贺海洋成立了养殖合作社,让乡亲们以多种方式加入。现在,后店子村60%的村民都和贺海洋的养殖合作社有利益关系,养殖场盈利的同时,也为全村人都带去了实惠。

 

村民贺宗向:这孩子不错,真是踏踏实实这么干,我看是错不了,我就把钱投到这了,看着肯定是能赚钱。

 

目前,合作社已经和唐山市区的猪肉市场实现对接,打开了市场。但贺海洋并没有止步,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果树种植和家禽养殖,“多出效益,让村民都能拿到理想的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河北电台记者陈剑晨、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