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生:善行“聚沙”河北“成塔”

28.02.2015  19:03

    2012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大兴互助、诚信、敬业、节俭、孝敬之风,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实践证明,这一活动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为建设“三个河北”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据2月26日《河北日报》)

    在谈深化“善行河北”之前,笔者先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春节后去商场,在商场前的广场上,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儿在吃糖葫芦,一个小孩先吃完,自己主动把串糖葫芦的竹签放到了距离10来米远的垃圾桶里。另一个小孩吃完后,随地一扔。而先前吃完的小孩马上制止,对乱扔竹签的小孩说:“萌萌,你破坏环境了,不能乱扔垃圾。”然后他捡起来,递给那个叫萌萌的小孩,让她扔到垃圾桶里去。一件小事,反映的却是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四五岁的小孩尚且知道乱扔垃圾是在破坏环境,其父母更是如此。

    随着“善行河北”活动的不断推进与深化,生活中,陌生人互帮互助行善的多了,冷眼旁观的少了;讲诚信的多了,失信的少了。人人都是“三个河北”的建设者,个个都是“善行河北”的主人翁。在河北,善行不仅是宣传的主题,而且已经成为人们人生追求的新风尚。善行虽小,但人人夸,善行者积跬步至千里,能行遍天下;恶行虽微,但人人唾弃,恶行者在生活中遭人贬低,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深化“善行河北”,标准依然是“”,而目的依然是“”;而且“”是“”基础,而“”是“”保障。“善行河北”与建设“三个河北”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善行河北”为建设“三个河北”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而笔者认为,“善行河北”与“三个河北”其实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三个河北”反映的是全省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更是全省人民幸福生活的来源。不仅是“善行河北”助力“三个河北”的建设,而且对于全省人民来说,党和政府建设好“三个河北”,这更是对全省人民最大的善行。

    深化“善行河北”,不仅要聚焦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而且要放大这个正能量。很多时候,善行默默。行善者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获利。“善行河北”不能让默默的善行总是无闻,而是要聚焦善行,让善行“有闻”,而且要让每一件善行的小事都闻名于世,实现善行的星火燎原。深化“善行河北”就是要放大“”,促进“”,最终实现以“”带“”,以“”促“”。就像笔者开头讲到的那个真实的小故事,让善行深入人心,深入骨髓,流淌在血液里,印在基因中,一代代遗传下去。

    深化“善行河北”活动,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的具体化,“”的标准化。就连小孩子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知道如何行,必须行。让人们明白怎样做才是善行,做什么不是善行,甚至是恶行。做到“”的具体化,“”的标准化,有益于公众明辨善恶,做到是非分明,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深化“善行河北”活动,人人有责,也需要人人尽责。“善行河北”重在参与,难在宣传,贵在行动。“善行河北”不是道德模范们的独舞、独唱,而需要全社会都参与的群舞、合唱。“善行河北”没有旁观者,也不需要旁观者,人人都是主力军,都是战斗员,都是监督者。而且也只有做到人人行善,才能称之为“善行河北”。

    当然,在建设“三个河北”中,善行没有多少,不分大小。一个人的善行很小,只是“善行河北”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每一个人的善行也能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也能灿烂辉煌。深化“善行河北”,就是要发现善、弘扬善、汇聚善、促进善,做到6750万燕赵儿女从“”如流。只有善行“聚沙”,河北方能“成塔”,才能在全省营造人人行善,个个善行的大环境,才能为建设“三个河北”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