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王金庄人的农耕生活

27.04.2015  12:00

河北广播网记者报道:15000块梯田是村里的全部耕地,800头毛驴是村人的耕作伙伴,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是村里的绿色银行,这就是涉县王金庄村。恬淡的山野、富足的日子,王金庄人的生活就像满山的红花椒,散发着独有的韵味。

早起春耕的王金庄人和毛驴。张娜 摄

山村的春天来得晚。仲春时节,王金庄村的春耕大幕徐徐展开。天刚朦朦亮,村里的毛驴纷纷出动,和它们的主人一起沿着山间小道攀爬而上,走向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

美丽壮观的石头梯田。王金庄村供图

记者也吃力的爬上山腰,环视群山,一幅“石头梯田”的壮观画面映入眼帘,那一层层用大小石块垒起的堤堰错落有致,绵延无边,巍巍太行山,梯田环绕,劳作其中的村民和毛驴,仿佛嵌进了一卷水色饱满的油画里,令人沉醉。

梯田上耕作的农民和毛驴。张雁 摄

记者张娜采访耕作农民。孙伟 摄

说到梯田,人们会想到位于祖国西南水乡的哈尼梯田、龙脊梯田,更多的人甚至从未听说,在祖国北方,在太行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还有这样一处旱作梯田。王金庄村村民李江奎说,神话故事里,愚公是在神仙的帮助下才实现了移山开道的愿望,而王金庄的“石头梯田”却是几代人全靠着双手造出来的。

李江奎:“我小时候啊,造过梯田,王金庄这山上啊有60度坡度,70度坡度到80度坡度。原来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而且土很少,用掘,全部把山上这土扒出来,然后用筛子全部一(铁)锹一(铁)锹的过筛子,筛子过了之后呢,把这土全部堆到一边,然后这石头用撬(杠)都别出来,开始垒石堰。把大石头填到下边,中石头填到中间,然后把用筛子过出来的渣到上边,把地全部铺平这是地板,用筛子过出来的土全部垫到上边。

记者:“你的筛子也分粗细筛子吧?

李江奎:“对,把这个最细的土呢就放到上边。

记者:“你这好土上边垫的这一层得有多厚啊?

李江奎:“大概就是30至40公分左右。这垒了堰边,以防这土呢下雨的时候流下来,水土流失。

村民李江奎在绘声绘色的给河北电台台长王智讲述梯田的建造步骤。张雁 摄

据考证,王金庄梯田从元代初期开始修建,但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口增多、耕地紧张,这里的村民开始大规模劈山造田,目前全村有石头梯田6400多亩,石堰8000多华里,创造了太行旱作梯田的奇迹。2014年,农业部发布第二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王金庄旱作梯田位列其中。联合国世界粮食署专家来参观时称赞它是“中国第二大长城”。 

太行梯田的冬季壮观景象。王金庄村供资料图

因为每天要攀山越岭在山间梯田耕作,王金庄至今仍保留着最传统的农耕方式,毛驴成了全村人最默契的农耕搭档。日出日落时分,一队队老乡牵着或骑着毛驴走在山道上成为王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

村民李江奎:“王金庄梯田和驴的耕作呢是密不可分的,你耕地、种地必须有驴,庄稼熟了从山上转运,必须有驴。马不行,马爬山能力不行,牛吃草太多,其他的现代工具都上不来。王金庄的驴是非常有水平的,你比方咱们今天看到的啊,它耕地就不用人牵,其他地方必须是人牵着。王金庄有个口令,你“哩哩”为左转弯,“哩哩回来”为左转弯90度。“哒哒”为右转弯,“哒哒回来”为右转弯90度。”

记者:“都能听懂?

李江奎:“对,这驴都能听懂。如果(谁)家里能养一头好驴,能驯服出来一头好驴,这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老乡农耕后骑驴归来。张娜 摄

李江奎说,王金庄的毛驴坚韧而聪明,多年来,它们默契地配合着主人在“石头梯田”上耕作,不辞辛劳,而且能把主人的口令落实的不走样,这让它们赢得了主人的尊重和珍惜。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当机动车和行人遇到毛驴时,会让驴优先通过。每年的冬至,是村里所有毛驴的生日,家家户户都给毛驴放假一天,还给它们吃最好的饲料。

劈山开地,毛驴耕田,如果您认为这个传统的村落一定贫穷落后,那就错了。村民张晓芳说,山地缺水,但每家每户的梯田边上都种满了耐旱的“大红袍”花椒树,梯田里是各种杂粮和中药材,一年下来光花椒收入,每户就能赚三四万。

张晓芳:“漫山遍野都是花椒树,秋天花椒成熟的时候红彤彤特别好看。到了花椒成熟的时候因为特别多,家里人手少,就聘外面的人来摘,他们摘一斤其中半斤就给了他们,剩下半斤我们自己要了,就当是免费雇了劳动力了。

王金庄的石头房子,石头碾子。张娜 摄

山上梯田红花椒,山下石房古村落。在王金庄村,一批明清时期的古老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石头房子、石头巷子、石头碾子还有光溜溜的石板路,无不散发着幽幽古韵。每年,大批画院师生和驴友都会到这里写生、拍照。记者采访时,来自江西井冈山的摄影爱好者王真已经在村里住了好几天。

王真:“我去年来的时候,哎呀满处的花椒香啊特别的棒!这里的每一景,每一处都是我想要的,在我们南方是没有见过的。这里的人呢很淳朴,给我们的感觉很放松。我这次来是特意在这里长住,通过摄影细心的把这些我们关于回归自然的这种生活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得到。

(河北电台记者王智、孙伟、张娜、安倩,邯郸台记者赵峰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