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秋收】金秋满城柿子红

19.10.2015  08:52

十万磨盘甘柿树,三十六里红灯笼”,这说的就是满城磨盘柿成熟时的美景,今年的磨盘柿收成如何?《走基层 看秋收》今天就带您去太行山间的柿子沟看一看。

位于保定满城区西北处的神星镇,是磨盘柿的主产区,大名鼎鼎的柿子沟就在这里。这条18公里的山沟两侧,都是柿子树,红澄澄的柿子压弯了枝头。眼下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交易市场又开始繁忙起来。

神星镇的张大爷拉着两筐柿子来到集市,车子还没停稳,就被两三家收购商围了起来,大家争相报价,这柿子像是上了拍卖会,价格从6毛长到了8毛5一斤,来自哈尔滨的收购商赵大姐说,今年受天气影响柿子减产了4成,只能出高价抢收。

赵大姐:我一挂(车)收七万多斤,我每年三天就收够了,今年都收了5天了还没够呢,不截货都收不上货,今年利薄了,我往年挣两毛,今年就挣1毛,只能靠薄利多销了。

虽然收购商抢的欢,张大爷却依旧淡定,他告诉记者,这柿子就算年景再好,收购价撑死1块出头,利润很低,现在很多人家都把柿子树换成了受益更高的桃树,对柿子树的管理也不太上心。

这摘柿子也是个力气活。记者跟着当地迎春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严迎春来到他家的柿子林,体验了一把摘柿子。

记者:这树挺高的,杆儿够着是不是很费劲啊?

严迎春:一会我还得上树呢!

严迎春妻子:一个人摘都摘不了。

严迎春:有的时候这树得有二三十米,特别高。

记者在树下撑着布兜接柿子,没过一会儿,胳膊已经酸痛不已。严迎春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收柿子的体力活,他只能以每人每天一百五十块钱的高工费雇人摘柿子,柿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因此有的人家干脆让柿子烂在树上。他说,要想让当地百姓重拾种柿子的信心,提高利润率是关键。

严迎春:做柿子深加工,脱涩,把生柿子变成脆柿子,直接就能吃。从去年开始合作社又开始做柿饼深加工,以五斤柿子晒一斤柿饼来算,去年五斤柿子卖一块钱,如果晒成柿饼8块到10块钱一斤。

同时为了改变磨盘柿传统的种植模式,满城区林业局也经常邀请专家一起到农户家中推广新的改良技术。

满城区林业局高级农艺师郜福禄:(进行)树体结构改造,降树高,降到3米左右,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在一个对磨盘柿进行嫁接改造,引进新品种;近两年也在做精包装、小包装,速冻起来,做成冰激凌。(河北电台记者芳芳、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