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边的风沙之痛

10.06.2014  11:27
  南昌的沙化土地呈带状分布于红谷滩新区生米镇以及南昌县的冈上、富山等4个乡镇。至20世纪80年代末,南昌地区被流沙吞没的良田达4000余亩。
  实际上,多年来,土地沙化的“幽灵”侵入我省7个设区市30个县(市、区)。虽经治理成效明显,但未来的治沙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沙害
  6月3日,雨过天晴的南昌,热浪袭人。新建县厚田乡龙王庙村,紧邻厚田沙漠,距离南昌城仅30公里,曾饱受风沙侵袭。当下,大面积郁郁葱葱的湿地松虽挡住了风沙,但周边部分土地依然难逃沙化的厄运。
  厚田沙漠,位于赣江与锦江交汇处。2012年的数据表明,厚田沙漠景区面积约为11万亩,其中沙化土地约1万亩,折合6.7平方公里,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约0.89%。
  2003年,随着厚田沙漠景区的对外开放,这个“江南绿洲中的沙漠”再一次闯入人们的视野。
  新建县绿化办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沙漠形成的原因:厚田乡地处赣江和锦江交汇处,由于河水流速减慢,河道变宽,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加上强劲的西北风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得沙化土地不断扩张,形成大面积沙漠。
  龙王庙村顽强挺立在厚田沙漠中,村里有300多户人家,1200余名村民。村民告诉记者,村庄取名龙王庙,是期望得到龙王的庇佑,少受水患侵袭。早些年,龙王庙村饱受水患之苦,每遇汛期,良田与房屋经常被赣江和锦江所发洪水吞没。
  10多年前,在政府的支持下,龙王庙村从赣江边搬迁到了现址。
  炎热的夏季,厚田沙漠更像一个火炉,沙地地面温度可高达70摄氏度。不仅是炎热,更恼人的还有风沙。村民回忆,风沙未得到根治前,大风刮过,卷起漫天风沙,吹得让人难以睁眼。在村中老者的印象中,沙患最严重的20世纪80年代,沙砾甚至借助风势,越过赣江,吹向30公里外的南昌城区。
  饱受风沙之苦的不仅仅是龙王庙村。厚田乡有10多个村庄靠近沙漠,象潭村就是其中之一。村民说,龙王庙村、象潭村的土地沙化面积这些年还在扩大。
  厚田沙漠是南昌多地土地沙化现象的一个缩影。南昌沙化土地集中在赣江沿线。主要呈带状分布在新建县的厚田乡、红谷滩新区生米镇以及南昌县的冈上、富山等4个乡镇。在没有得到治理前,南昌县大约有19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新建县大约有3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我省最近的一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72480.9公顷,涉及南昌、九江、鹰潭、赣州,波及赣江流域、鄱阳湖区域及五河流域的7个设区市30个县(市、区)的219个乡镇,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0.4%,面积虽小,但分布广,每年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鄱阳湖周边的沙化土地危害最为严重,治理难度较大。
   治沙
  曾经担任过厚田乡林管站站长的夏根水是一名治沙功臣,曾受到过国家林业局的表彰。据他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厚田乡的治沙策略曾一波三折。
  如今,在龙王庙村的一些角落,依然可以看到蔓荆子的身影。
  起初,当地政府带领村民在沙地里种上这种素有“沙地爬山虎”之称的植物。几年时间,蔓荆子就“爬”满了厚田乡的沙丘地带。蔓荆子结出的果实是一种中药材,价格最高时每公斤可卖到4元多。政府号召村民们种植蔓荆子时承诺,所结的籽归村民所有。村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厚田也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蔓荆子之乡。
  但村民们发现,虽然蔓荆子短期内能给自己带来一定收入,却并不能完全解决沙患。
  夏根水介绍,荆蔓子在秋冬季节会自然枯萎,失去固沙功能。而秋冬季节当地西北风强劲,是沙丘流动最快的季节,在关键时刻缺席的荆蔓子,最终被政府与当地村民抛弃。随后,当地又开始尝试种植绿化树种和泡桐树,但成活率不高。
  20世纪90年代初,“亚热带风沙化土地综合开发南昌试验站”建立后,治沙困局得以逆转。厚田乡村民开始在治沙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湿地松。
  夏根水告诉记者,刚开始种树没经验,辛辛苦苦种在沙坡上的树苗,大风一刮,沙丘流动,树苗的根部裸露,不久就死了。种在地势低平处的树苗,大风起时,流动的沙丘将这些树苗掩埋,同样影响树苗的成活率。
  按照规划一亩地应该栽湿地松苗木115株,但在实际栽种过程中,夏根水要求村民一亩地栽300株至500株树苗。
  1990年,厚田乡栽种了300亩湿地松,由于当年雨水较多,湿地松的成活率超过了80%。从1991年开始,夏根水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湿地松,当年就种植了数千亩。
  1991年至2000年,十年间,由北向南,一棵棵湿地松挺拔在沙漠上,形成了一条1.5公里宽、10公里长的湿地松林带。沙漠四周现已形成完整的生物链系统。如今,除了湿地松林,还能见到板栗树等树种,良好的植被吸引了松鼠、黄鼠狼、猫头鹰等野生动物来此安家。
  新建县近三期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反映,厚田沙化土地共2082.8公顷,流动沙丘从1999年的284.3公顷,减至2009年的83公顷。近几年,当地政府主要是巩固沙漠治理成果,工作重心转为管护,不再大规模种植湿地松。
  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与2004年第三次监测相比,沙化土地行政单位减少了8个乡(镇),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513.3公顷。
  今后的治沙,面临难以回避的现实难题。根据我省气象部门评估预测,未来20年全省平均气温将普遍升高,增温率自南向北增大,到2020年,干旱和洪涝将是我省最主要的气候问题。未来剧烈的气候变化将使我省面临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展的风险。
   隐忧
  由于大部分土地上都种满了树,龙王庙村缺少耕地。而在风大时,沙子容易堵塞农田灌溉渠道。如今,沙漠离村庄近在咫尺,虽然周边栽了松树,但遇大风,黄沙还是会吹进村子,村里的道路上覆盖一层薄薄的细沙。
  村民告诉记者,该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为了生计,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该村的耕地少得可怜,有一户渔民一家六口只有3分水田,大部分为旱地,现在赣江鱼少,每天辛辛苦苦也只能勉强解决温饱。
  为了扩大自家耕地,部分村民开始偷偷摸摸砍伐不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的湿地松。
  象潭村村支书陈友根说,村民不会明目张胆地砍伐湿地松,而是将湿地松根部的皮剥掉,让其慢慢死亡。
  龙王庙多名村民表示,他们曾经看到有人开着大卡车,在村庄附近的树林中砍伐湿地松。也有不少村民将湿地松砍伐后当柴火。
  让人忧心的是:近几年,当地有人砍伐湿地松后,就地取沙,牟取暴利。前几年还有人会出面制止这种行为,并且将这一现象反映给当地政府。但不知何因,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因此,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者也发现,就在连接象潭村与厚田沙漠的水泥道路边上,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上,湿地松被连根拔起,沙砾裸露在地表上,由于长期挖沙作业,现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坑。
  除了湿地松被盗伐,夏根水认为,厚田沙漠风景区本身也是一个巨大沙源,威胁当地生态。
  当初将“江南第一沙漠”的风景资源保留了下来,初衷是好的,欲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然而,厚田沙漠风景区在建立和运营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厚田沙漠不应作为景区来开发,应加大治沙力度。”
  新建县等多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土地沙化主要有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为长江、赣江改道和江河故道泥沙堆积、河床抬高,以及溃堤后泥沙冲积。
  不可否认的是,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人们过度开垦、采伐和过度利用水资源等同样会导致土地沙化。
  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在厚田沙漠调研后发现,旅游开发不利于沙漠的治理。厚田沙漠骑骆驼奔跑、滑沙、沙漠足球赛等游乐项目中,会严重破坏沙漠表面黏结层和植被,使脆弱的沙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流沙继续向前推进。
  但不管怎么说,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区域“沙进人退”现象得到扭转。我省今后防沙治沙规划的总体布局是以鄱阳湖、信江、抚河、贡江为主线,以建设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为中心,以赣江下游集中连片、流动或半固定的沙山沙地为治理重点,其他沙区按开发带动治理的模式,根据各沙区地理、气候条件,建立林、果、水产品等商品基地,因地制宜,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沙、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等综合开发。(记者  杜金存  实习生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