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为实体经济加装“双引擎”

19.08.2015  13:47

  日前,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正式出台《关于财政助推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财政+金融”,能为我省的实体经济带来怎样的驱动力?对此,省财政厅金融处处长冯建凯直言,作为政府“工具箱”里最重要的两大工具,财政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财政投入会通过金融杠杆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放大政策效应,金融将通过财政支持控制风险和补偿成本。财政金融结合,将是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发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顶层设计   

  财政与金融深度协作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目标?我省实体经济需要新的推动力。   

  据悉,在政府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我省省级财政共筹集整合资金44.35亿元,力推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这一《意见》,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出台的实施意见,让财政与金融深度牵手,具有前所未有的全面性、系统性。”冯建凯告诉记者。   

  细读该《意见》,15条硬措施可谓全是实招硬招,综合运用了资产证券化、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担保补偿、小额票据贴现及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全面调动金融资源。比如,在推动资产证券化方面,对金融机构承销并成功发行的银行信贷资产、企业专项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收益权等特定种类资产证券化项目,省财政按发行金额和相应期限给予不超过1%。的奖励。在担保或贷款贴息方面,省财政每年还安排不低于8000万元配套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微利项目、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者创办的小微企业和网络创业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就业和大众创业。   

  除了撬动银行资金对小微、涉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码支持,《意见》更着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呵护鼓励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和业态。   

  针对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冯建凯表示,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我省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但发展较缓慢。目前中关村已经成立了100多家P2P企业,而我省仅有11家,且规模较小。此次,我省明确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鼓励和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   

  创新理念   

  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开闸放水,大水漫灌。此次发布的《意见》,凸显了政府资金投入方式的创新,推动财政资金由直接投入变间接投入、零碎分散向重点扶持转变。同时,突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让银行、股权私募基金、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互联网金融等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在《意见》中,突出了财政投入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理念,政府的角色往后退一步,往高站一层,让市场的力量唱主角。”冯建凯表示。   

  变传统的政府无偿拨付为股权引导撬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壮大,支持我省重点产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变传统的政府拨款为购买服务,根据《意见》,我省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利用场外股权交易市场融资和培育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还是多层次市场融资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门类齐全,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多层次市场融资潜力可观。”冯建凯表示,具体而言,省财政将支持石家庄股权交易所为省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挂牌、股权托管和业务培训等服务,省财政将按照其实际提供服务的数量给予补贴。(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