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稳健聚力——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白景明解读预算报告
谈起预算报告,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白景明脱口而出:“今年的预算报告亮点多多,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4%,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7%,比上年分别加快2.9个和6.3个百分点,扭转了2012年以来增速放缓态势。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3.7%,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之所以交出这么好的一份成绩单,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白景明分析道,一是去年工业产品价格回升,PPI由负转正,特别是原来价格下跌的一些基础性产品如钢铁、煤炭等价格均出现显著上扬,较大程度地带动了税收增长。二是消费需求的带动。近年来,我国消费正走向多样化,一些劳务消费(如旅游、交通、快递等行业等)快速增长。去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8%,远超以前的40%多的水平,这也大大带动了税收的增长。三是经济增长稳中向好,产业结构稳步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超过了10%,目前,这一产业税收增长率超过传统产业。同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长较快,而前几年则不稳定,这个因素对中央税收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纵观整个预算报告,其内容反映出去年的预算支出具有两大特点。”白景明说,第一大特点是预算支出安排中,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大幅增长。比如财政扶贫资金,仅中央财政就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2016年增长30.3%,还有诸如中央财政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环保支出等都均大幅度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要求。”白景明说,正是由于有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去年的蓝天保卫战和扶贫攻坚两大重要战役才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成果。第二大特点就是扶持创新驱动支出增长较大,科技投入增幅很大,对“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预算报告可以看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聚力。”白景明分析说,今年我国确定的赤字率为2.6%,比去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赤字规模却和去年持平,均为2.38万亿元,这充分反映出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健——既要保障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资金需求,又要防控风险。
白景明表示,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的预算支出安排体现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办”的原则,稳健而不急于求成。
而“聚力”这一特点和亮点,最大的体现是在今年的预算支出安排将在诸多关键领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分几步走,最后落实到位。”白景明说。
此外,今年的预算安排也体现出了税费改革力度的加大:今年要实现减税降费8000亿元。“其中一个重要的看点是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今年不仅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了要对大病支出等项目实施专项扣除,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思路。”白景明告诉记者,往年都是主要针对企业进行减税降费,今年的个税改革则主要是惠民生,其实施的结果将为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刘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