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谷子走进“天下粮仓” ——对“张杂谷”如何实现全产业链的思考

04.01.2016  10:04

特别关注

□本报记者 高振发 王雪威

本报通讯员 王映华 张泽民

2015年12月18日,谷子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张家口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谷子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引导小米养生消费新理念,促进谷子主粮化回归”为议题,共商谷子产业发展大计。

据了解,近几十年来,谷子在品种、技术、机械化种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张家口市农科院培育成功的“张杂谷”,让谷子单产翻番,最高亩产810公斤,创造了世界谷子单产的最高纪录,10个“张杂谷”系列新品种在14个省区市累计推广1600多万亩,增产粮食20亿公斤,节水30亿立方米。

张杂谷”开创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里程碑,填补了世界空白,被誉为“南有杂交水稻,北有‘张杂谷’”,成为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对世界农业科技的又一重大贡献。

会上,河北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启动河北省杂交谷子科研团队工作,省财政将加大配套资金投入,给予杂交谷子研究更大的支持,“张杂谷”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瓶颈:消纳低成难题

“‘张杂谷’具有明显的高产稳定特性,平均亩产400至600公斤,与目前的主粮作物生产水平相当,且不与主粮争地,尤其是旱地增产潜力巨大,可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有“张杂谷之父”之称的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赵治海介绍,“张杂谷”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每立方米水可生产5公斤粮食,是一般粮食作物的3倍,在长城沿线地区依靠自然降雨即可获得高产,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对水肥要求低,种植技术简便,非常适合生产条件落后的贫困山区种植,在不能种植其他作物的地块仍可种植“张杂谷”,一般旱地亩产300公斤左右,亩收入上千元,是脱贫解困的“急先锋”。

与丰产喜悦相对的,是包括“张杂谷”在内的所有谷子品种消纳程度过低所产生的瓶颈问题。

据国家谷子糜子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介绍,2009年,他的研究团队对全国14个省市区谷子生产进行调研,发现谷子种植仍以一家一户为主,很少出现有组织性的大规模种植,同时,谷子的消费形式90%都是小米粥,单一形式使市场需求量受到限制。如今,谷子的机械化种植和规模化种植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缺乏大企业和知名产品的支撑,亟需整合各方面资源,解决市场问题。

谷子的种植面积在扩大,市场价格起伏却如同‘过山车’,谷农急得团团转,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形成稳中有升的谷子市场。”赵治海也认为,谷子发展已经初步解决了低产(如张杂谷)、费工、适口性差的问题,谷子的发展遇到了谷子本身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即市场消费问题。

谷子的销路在于加工转化,而相关产品研发严重滞后。整合政府、科研、市场等多方面资源,让谷子回归主粮,并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已经成了解决谷子消纳问题的当务之急。

方向:回归主粮成趋势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将谷子作为主粮,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赵治海等专家始终认为,让谷子回归主粮,是解决谷子发展瓶颈的良方之一。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子都是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曾达1.5亿亩。”赵治海说:“在国家粮食短缺时代,什么产粮多种什么,随着玉米、水稻、小麦、土豆等作物纷纷实现高产,谷子慢慢被边缘化,这是谷子从主粮沦为‘杂粮’的直接原因。”而“张杂谷”的诞生解决了谷子的产量问题,亩产最高达到810公斤,使谷子回归主粮成为可能。

同时,在愈加追求健康的时代潮流下,谷子亮出的全营养保健招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谷子成为主粮的需求将会大大加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从事谷子营养研究5年。她介绍,谷子去壳成小米,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被称为“保健米”。2014年,研究组寻找了30名血糖偏高的市民参与实验,保证每天摄取的主食中含有1/3的小米,90天后,参加试验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恢复到正常值。“正常人一周至少吃两次小米,对改善身体有很好的作用。”沈群说。

谷子深加工,也在探索中前行。

2011年12月,农民企业家赵生满带领105位农民,在怀来县投资建成了张家口北宗黄酒酿造有限公司。平均两公斤谷子产一公斤黄酒,北宗黄酒一年就消耗“张杂谷”8000吨,使全市2.6万亩“张杂谷”有了固定去向,亩均增收700至1000元。

研究人员还积极转变思路,将谷子从人吃转变成喂牛羊,为谷子消纳寻找到了新的出路。经过检测,“张杂谷”连同谷草磨成的粉末,蛋白质含量达到15%左右,这一数据与苜蓿不相上下。谷草喂牛能提高奶质和产奶量,增强抗病性;谷草喂羊可提高产羔率、成活率和羊肉品质。“谷子和畜牧业的结合注定是个双赢。”赵治海说。

破题:“抱团发展”成共识

目前,谷子在全国的播种面积为2000万至2500万亩,已经成了杂粮中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但是,仅靠企业、科研机构的单兵作战始终显得势单力薄。赵治海认为,谷子产业的发展除了市场的作用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早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赵治海就提出了《关于在主产区启动对节水作物杂交谷子收购及补贴》的建议,希望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支持发展“张杂谷”。他建议,启动国家对谷子保护性收购,在主产区将谷子纳入国家政策性收购范围,对地方谷子储备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支持企业进行食品、药用等谷子深加工转化,促进“张杂谷”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次举办的谷子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抱团闯天下”更在业内人士中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科研、市场、企业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才能实现小米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有机融合,迈向谷子种植基地化、田间管理集成化、原料收购订单化、小米生产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市场定位差异化、产品开发多元化、市场营销品牌化、龙头企业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做强产业,做精品牌,做大市场,把小谷子做成大产业。

我们有五千年吃谷子的传统,更有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前景。相信谷子从‘要多少就能产多少’到‘产多少就能卖多少’的目标并不遥远。”赵治海对未来谷子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