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诗人热议网络时代诗歌热:不希望被“贴标签”
研讨会上,网络时代下诗歌被“贴标签”现象,以及如何在网络时代里摒弃浮华,追寻诗意的原点成为诗人们热议的焦点。高红超摄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大解对诗歌创作发表看法。高红超摄
8日,在河北文学院举办的“追击诗意的原点——天岚诗歌研讨会”上,网络时代下诗歌被“贴标签”现象,以及如何在网络时代里摒弃浮华,追寻诗意的原点成为诗人们热议的焦点。
近段时间,网络上掀起的一波波诗歌集体讨论热潮引人注意。今年4月,著名诗人汪国真去世,在网上引发集体缅怀;去年底,因为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歌在网上广为流传,湖北农村诗人余秀华一夜爆红;“梨花体”、“乌青体”也先后在网上引发一次次公共讨论。
“诗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参与度那么高”,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大解感叹,网络带来了诗歌参与度最高、创作最自由的时期。
“网络时代给了‘草根诗人’脱颖而出的一个平台,但网络时代习惯于给人们贴标签,真正的诗人实际上并不喜欢被贴上类似‘草根诗人’的‘标签’。”诗人红莲说,诗人们是独立的个人,只想以独立的姿态站在人们面前,诗人们更乐于看到对他们进行基于文本的评价。
“这个时代人们需要轻松的消遣性的东西,但诗歌提供的并不多。如何在固守内心与迎合市场的两难状态下自持,是诗人们面临的困境。”大解认为,娱乐化时代诗人更不应放弃精神追寻。
80后诗人天岚因最近出版的诗集《纸上虚言》引发诗坛关注,今年作为河北唯一一名青年诗人代表将参加被誉为“诗坛黄埔军校”的诗刊社青春诗会。《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评价称,他的诗中既有生存之痛,又有灵魂之醒;既有漂泊之迷途,又有朝圣之虔诚。“纯正的诗风背后,是对命运的终极追问,对理想的可贵探求。”
大解将天岚称为“原乡歌者”,他认为,娱乐化的喧嚣中,天岚在其诗歌中保留了更多的悲悯性,“在他的诗中,总能感到土地和时间的气息弥漫其中,透出一种苍凉感。回归原乡,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追问正是诗人们在写作中应坚持的。”
青年诗人天岚认为,网络在为诗作发表开辟另一条通道的同时也导致“泥沙俱下”的局面,有的诗人可能一夜成名,有的优秀诗人却被遮蔽。
“但真正沉淀下来的还将是靠文本说话的诗。”天岚说,诗歌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心,回到诗的原点,写出扎实的文本,而非借助炒作传播,这样的作品才更有质地和内核,才能走得更远。
据悉,本次研讨会为河北文学院大家论坛第三期内容,该论坛作为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在河北文坛初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