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网络“粗鄙词语”不必大惊小怪

09.09.2014  17:36

  当你在网络上看到“秒懂”、“卖萌”、“躺枪”、“给跪了”、“何弃疗”、“毁三观”、“节操碎一地”时,你尽管未必能理解这些词的确切含义,但根据字面意思,也能猜出八九不离十。 

  但当见到“逗比”、“怎么破”、“怪蜀黍”、“么么哒”、“你造吗”、“去年买了个表”之类的网络语言时,你恐怕就难于从字面推测其含义了。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曾为自己的一部著作取名为《网络共和国》。这个“网络共和国”用得十分形象贴切:现在的网络尽管没有国界,但它有自己的社区、团体、商店等等,甚至有自己的“国语”。一些“外国人”初进“网络共和国”,常常会发现自己语言不通,变成了半个文盲。

  据中国青年报前天报道,近日,IT老兵、网络红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杜红超在“朋友圈”发声,呼吁大家不要使用粗鄙网络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