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奇葩”年俗宜包容看待

26.02.2015  14:06

  新春佳节,亲友团聚,原本是合家欢乐的节日,但一些“奇葩”年俗却让网友忍不住“吐槽”。如,已婚闺女不能在娘家过年、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扫地、女人不能上桌吃饭、初五半夜放炮等等。(2月25日《华商报》)

  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年俗远不止这些,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风俗,过年是团圆的喜庆日子,诸多的年俗中都包含有伦理秩序与迷信禁忌的规定,如闺女不能在家过年、女人不能上桌吃饭,体现的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不能洗澡扫地、忌口禁言之类的是讨个好彩头。既然是风俗,证明这些习俗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契合着一定的文化心理,不能简单视作传统陋习。

  当然,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待这些年俗,的确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男女平等、科学健康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这些风俗习惯是对现代认知的冲击,一些人难接受也自然。反过来看,吐槽这些“奇葩”年俗,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它本身说明风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传承过程中随时代的内涵而改变亦是常态。

  事实上,“奇葩”年俗之所以奇葩,大抵是因为这些做法越来越具有个案的特点,正是不具普遍性而被归于“”的行列。至于其他过年习俗中的吉利与禁忌,则越来越成为单纯的文化符号,算不上约定俗成的刚性规则,“信则有,不信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