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家中危险玩具真不少

12.03.2016  12:55

  被塞进鼻孔的小颗粒积木,比浩浩的小手指尖儿还要小。

  磁力棒玩具里有几百颗小铁珠,直径只有1厘米,如果孩子误食,非常危险。

  4岁半的小男孩浩浩,把一个小小的塑料积木塞到鼻孔里,万般无奈之下,到医院才取出来,可把全家人吓得不轻。浩浩妈一检查,发现家里危险的玩具还真不少。让妈妈后怕的是,浩浩还有个1岁的妹妹,那些危险玩具简直成了“定时炸弹”。通过对众多家长和儿科医生的调查,记者列出了十大危险玩具。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家长要谨记一些注意事项。

  4岁半孩子哭着说:积木在鼻子里

  前几天一个下午,浩浩在客厅玩积木,奶奶在卧室看着浩浩的妹妹。突然,浩浩大哭起来,边用手挖鼻孔,边往卧室跑:“奶奶,积木在鼻子里,出不来了……”奶奶赶忙找来手电筒,果然,能隐约看到鼻孔里露出一点儿黄色,看上去已经到了鼻梁的位置。浩浩从桌子上的一堆积木中找出一颗黄色的近似圆柱形的积木,对奶奶说:“就是这样的!

  因为害怕和不舒服,浩浩不断抽泣。奶奶担心抽泣导致积木被吸到鼻腔更深处,赶紧让他止住哭。随后,浩浩被送到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查看情况后,找来一根类似钩针的工具,伸进浩浩的鼻孔里,轻轻一钩,把积木钩出来了。

  为什么把积木放到鼻孔里?4岁半的浩浩已经说不清了。事后,浩浩的妈妈才注意到,这种小积木的包装盒上写着适用年龄为6岁至12岁,浩浩塞进鼻孔的这颗积木,是里面最小的一种。这款积木两年前就买了,当时家人都觉得浩浩太小,玩这种小颗粒积木容易出危险,就没有拆开包装。谁知,去年浩浩无意中发现了藏在衣柜里的积木,非要打开。妈妈本想孩子新鲜一阵儿就忘了,日后再悄悄收起来,但浩浩非常喜欢玩,就由他去了。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这件事之后,浩浩的妈妈非常后怕,把浩浩好好教育了一番,并把所有玩具逐一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还真不少。更让她担心的是,有些玩具虽然4岁半的浩浩已经可以玩了,但对1岁的妹妹来说仍然是危险品。

  例如有一种磁力棒,里面有几百个小钢珠,直径只有1厘米。这是去年买的,浩浩妈妈本想作为5岁的生日礼物送给儿子,现在想想,还是再等一两年吧。还有一种钓鱼玩具,钓钩上的磁铁只有绿豆粒那么大,如果从绳子上脱落下来,很可能被孩子放进嘴里。还有一个摇铃,塑料的铃铛里面有几个小球球,一旦小球球掉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不久前,爸爸在年货市场给浩浩买了一只80后小时候玩的铁皮青蛙,浩浩玩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妹妹来说,青蛙的腿部还是比较锋利的。

  孩子误食误吸的情况真不少

  近几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孩子家长后发现,孩子误吞、误食玩具、食物或其他东西的事件确实不少。

  3月10日,记者到省儿童医院采访,碰到一个小姑娘把葵花籽呛进了气管里住院。6天前,小姑娘吃葵花籽时没有大人在场,后来孩子总是咳嗽、喘不上气,家长怀疑是呛到了,在当地县医院拍片并没发现有东西,就按炎症治疗。因不见好,又带孩子来到省儿童医院,CT检查发现孩子左侧器官有堵塞,决定当天给孩子做手术取出来。

  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告诉记者,气管和双侧支气管异物,手术前要禁食禁水6至8小时。手术时孩子要全身麻醉,医生用支气管镜从孩子嘴里伸进去,探明异物位置后,再用异物钳把东西取出来。

  来自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的数据显示,呼吸道异物的病例,他们每年遇到700至800例,食道、鼻腔异物的情况,每年也有两三百例。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7天时间里,就做了30多例取出气管异物的手术。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苏金柱特别提到了纽扣电池。纽扣电池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一旦进入体内就非常危险,两小时就能把鼻中隔穿破。因此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

  玩具包装盒大多标明适用年龄

  记者在中山路、裕华路走访了几家商场的儿童玩具专柜,几乎所有玩具的包装盒上都标有适用年龄,有些玩具还有比较详尽的安全警示语,比如“内有小配件,请在大人监督下使用”、“防止玩具眼、鼻、纽扣等配件被儿童吞食”等。

  一家玩具专柜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3岁和8岁是年龄分组中的分界线,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大多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所以一定要考虑与小零件有关的潜在的误吸、误吞危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玩具包装上写着“请在家长的监护下安全使用”,那么孩子玩玩具时,家长一定要按照提示在一旁看护。

  这名销售人员还表示,家长要注意玩具的适用年龄,但也不能完全依照这个年龄。比如,有的孩子年龄虽然不小了,但仍有啃咬东西的习惯,因此任何时候都要确保玩具或玩具的零件足够大,不至于被孩子吞下。

  提醒

  仔细找找家里

  有没有这些危险玩具

  除了被误吞、误吸以外,玩具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还有很多种。记者采访了多位儿科医生和家长,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危险玩具:

  一、带有磁铁的玩具。如果磁铁脱落,容易被孩子误吞,不仅损伤器官,多块磁铁相互吸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二、水枪、弓箭、飞镖等弹射玩具。容易误伤孩子,尤其是眼睛。要等孩子年龄足够大再接触这类玩具。

  三、带绳子的玩具、溜溜球等。玩耍时绳子容易缠在孩子的手指或脖子上,带来危险。选择这类玩具时,绳子长度不能超过孩子的颈部周长。

  四、气球。氢气球遇火易爆炸,气球碎片一旦进入孩子的呼吸道,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五、遇水即膨胀的“水精灵”。

  六、体积较小的积木等玩具。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分辨哪些是玩具、哪些是食物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接触这类玩具,要注意玩具的体积应大于孩子的口腔直径。

  七、金属玩具。边角坚硬,毛刺较多,漆料有可能含有毒物质。

  八、劣质毛绒玩具、填充玩具。孩子们喜欢抱着毛绒玩具睡觉,或咬着玩,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有的孩子还可能出现皮肤过敏。一些毛绒玩具的眼睛、鼻子、扣子等是被粘贴上去的,可能划伤孩子,或者被误吞。

  九、面具。有些不合格的面具是用有毒塑料制作的,含有有毒化学物质,被孩子吸入体内可能会造成伤害。有些面具密不透风,易导致孩子缺氧、窒息。

  十、用于儿童行驶的玩具车。玩具车座椅大多没有安全带,无法很好地固定孩子,容易跌落受伤。很多玩具车的链条没有完全密封,可能搅到孩子的头发、围巾、鞋带等。

  避免孩子受伤害

  家长要记住这些

  其实,只要家长认真看护,做好防范工作,很多误吸误食的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记者采访时,省儿童医院的医生特别交代了几点注意事项:

  一、给孩子买玩具时仔细阅读包装上的信息,定期检查、清洗孩子的玩具,淘汰开裂或零件可能脱落的玩具。

  二、小一点的孩子玩耍时,家长一定要在旁边陪伴。

  三、孩子吃东西时一定要安静,不能哭、笑,不能跌倒。孩子嘴里含着东西时,大人不要逗孩子。

  四、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吃坚果和豆类食物。

  五、一旦孩子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可以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因孩子可能不懂得配合,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咳出异物的还是少数。所以儿科医生建议,还是要尽快送医院,送医途中谨记“少哭闹,别拍背”,因为拍背可能导致异物移位,卡到主气管或对侧支气管,使孩子呼吸更加困难。

  六、如果孩子得肺炎很长时间也好不了,要考虑是否吸入了异物。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发明的,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要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家长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几下,观察异物是否被吐出。如果不成功,可让孩子坐着或骑在家长大腿上,面朝前,家长用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孩子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动作要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