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常态下的审计监督与国企改革

13.05.2016  12:03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在当前是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亟需的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好新常态下的审计监督与国企改革略谈几点浅见。

            一、新常态下的审计监督与国企改革的关系

            一是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审计机关在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能够客观地帮助企业分析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企业内部管控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企业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速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二是有助于加快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审计在监督过程中应对企业效益情况进行剖析,揭示经营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帮助企业挖掘潜力、改进管理、缩减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是有助于政府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能够提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管效率。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依靠审计监督以确保国有资产评估的真实性、产权界定的合规性,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优化国有资产投资结构,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二、新常态下深化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在审计目标上,须准确把握审计目标定位,力求取得好的审计成效

          《审计法》规定审计目标是真实、合法、效益。开展企业审计,通过检查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检查重大经济决策、内部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宏观政策、重大风险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情况,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揭示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

            (二)在审计内容上,须坚持依法审计,做好审计调查工作

            审计人员依照《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规章的授权和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实施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用政策、法规这把尺子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对一些合情、合理而不合规或因政策缺陷造成的违纪违规问题,既要按照规定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进行处理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又要找出政策制度方面的缺陷,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建议,促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要做好相关的审计调查工作,突出审计重点,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审计,促使审计目标得以实现。

            (三)在审计手段上,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加强智慧审计

            构企业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充分运用“总体分析、分散核查”的技术方法,深耕大数据,加大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宏观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积极深化企业信息化审计,不断提高企业审计实效。

            三、新常态下开展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措施

            开展国有企业审计应转变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做好以下“四个结合”加强企业审计监督。

            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

            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所在行业性质和履行经济责任的不同特点,以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但不局限于财务收支,避免简单依赖查账找问题,重点关注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确保政令畅通;关注企业国有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揭示重大资源毁损、环境污染等问题,服务绿色发展;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绩效状况,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关注企业“三重一大”事项,揭示领导人员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及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二是将单个企业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

            以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为载体,明确企业审计重点,整合企业审计力量把问题审深查透。通过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国企改制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自主创新问题、职工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问题等,注重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单个企业的微观问题上升到体制制度的宏观层次,帮助企业查找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弊端和问题,着力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建议,真正为企业宏观经济决策发挥服务作用,为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布局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为促进国有企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三是将摸清家底与查处重大经济违法案件相结合

            在摸清企业的资产质量、运行盈亏状况及发展潜力等家底的基础上,注重加强重大经济违法案件的查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审计中要注意把握关键环节,从企业改制、股权转让、土地买卖、矿产收购、工程建设等问题多发、高发环节入手,盯住业务流背后的权力运行,追查资金流背后的利益交换,盯紧物资流背后的违规关联交易,查找信息流背后的社会关系及其经济行为,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疑点线索。要善于分析,注重从经济行为的背景、过程、后果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透过表象抓实质,查找构大案要案线索疑点,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是将审计监督与服务企业相结合

            审计既要严格实施监督,又要积极做好服务。在关注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摸排企业经营和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对影响企业深化改革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揭示,做出如实评价,深入剖析重点环节和问题,揭示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创新事项,从体制机制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其不断规范完善。通过审计发现查处问题,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力求企业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及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有资本竞争力等方面有所建树。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