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平山县荒山开发的“葫芦峪模式”

04.11.2015  09:38

    石家庄日报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曹永刚 贾保卫

    平山县是革命老区,位于燕山——太行山扶贫开发片区上。近年来,这里开创的“葫芦峪模式”,通过积极发展家庭农业,带动规模经营,建成了一个5万亩荒山荒坡、涵盖9个村5000多农民的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破解了“农字号”企业的土地、资金等难题,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农民增收,为太行山区扶贫开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报记者再次深入葫芦峪农业现代产业园探访。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你只有站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葫芦峪发展带来的震撼。”跟随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的脚步,记者登上了园区的高点——百仙陀。从这里俯视周边,层层梯田环绕山梁、金黄的谷子映照着山谷、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野草稀疏的荒坡荒山。

    思想一变天地宽。在沉睡了多年的岗坡次地上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土地流转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促园区规模发展;运营管理要强化科技支撑,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和科技人才……”刘海涛介绍说。

    “善思者,行远道。”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葫芦峪模式”的不断壮大,其根源就是思维观念的创新转变。

    葫芦峪农业现代产业园实行的“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方式便是其一。“大园区”就是依托公司对荒山荒坡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管理规范、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小业主”就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以50亩为单元,由农民公开承包、分片包干,通过个性化、多样化种植提高收益。

    据葫芦峪农业园区总经理刘建忠介绍,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葫芦峪农业园后,既可以享受土地流转收益,还可在公司打工,特别是“小业主”的承包管理办法,有效增强了广大农户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基础设施完好率达100%、树木成活率97%,这也保障了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沿着蜿蜒的园区道路前行,邻近大棚蔬菜区域的是一片300多亩的紫色梯田,远远望去蔚为壮观,不断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合影留念。核桃种植一直是产业园的主导产业,而今年却变更种植计划,打造“七彩花田”,种植玫瑰、薰衣草,打造婚庆文化基地……竟然短时间令人不解:“七彩花田能吃还是能喝?

    “农业观光游火热,玫瑰精油号称‘软黄金’,两项收入远比核桃种植收益多得多!”负责园区管理的副总经理张贵双说,园区种什么的指挥棒一直是“市场之手”。

    创新发展模式,引进人才是关键。创业初期,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人手少、条件苦,刘海涛就发动亲戚朋友齐上阵,现在随着一批职业经理人的引入,管理运营团队更加专业。据介绍,目前葫芦峪共有6名职业经理人,每人年薪都超过20万元。此外,近两年管理层中还增加了30多名大学毕业生,其中农学类专业居多。

    开放不仅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发展方式。虽然葫芦峪始发自荒山荒坡,地处深山区,但近期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在天津交易所挂牌上市便是最好的例证。

    去年公司注册了“葫芦峪”商标,范围涉及旅游、农产品等多个类别。目前公司土地流转关系着千家万户,依法保障农户的利益是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只有用法治思维保护自身利益、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才能不踩法律、政策的红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刘海涛说,“葫芦峪模式”备受关注,“葫芦峪”的品牌价值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