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76岁泥塑人爱泥如痴 捏制60余尊《西游记》人物

07.02.2017  15:36

   原标题:井陉泥塑传承人捏制西游玩穿越

  目前已完成60余尊《西游记》人物  还要捏制水浒108人物和300罗汉

  在井陉县76岁的张成兵家里,四处摆满了彩色泥塑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牛魔王等,共60多尊。作为市级非遗——井陉泥塑的传承人之一张成兵从艺30年,作品多达500余尊。近日,他正制作百名《西游记》人物泥塑,目前已完成60余尊。这位老人还计划做《水浒传》108人物和300罗汉。张成兵表示,如果自己无法完成,将由女儿接力完成。

  做泥塑 风餐露宿他却如鱼得水

  张成兵,是井陉南王庄乡西尖山人。自幼酷爱习画,初中毕业后当了三年兵,做过四年民办教师,1979年参加县文化馆美术培训班3个月。培训结束,被留在文化馆当勤杂工,又调到苍岩山管理处任食堂管理员。景区初建,管理处共13人,人手少,都是身兼数职。当时,泥塑大师胡楼楼正在苍岩山景区塑像,领导派张成兵给胡楼楼和泥,供料,递工具。这一打下手,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几年。胡楼楼是著名民间泥塑大师,手艺高超,知名度很高,做事非常有个性。他看到张成兵不怕脏累,悟性好又爱动脑筋,虽然对张成兵说话时硬邦邦,但心里却很喜爱,十几年胡楼楼言传身教,使张成兵痴迷上了塑像。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成兵辞职了,他从做小龙窝村庙里的三尊观音塑像开始。求精务实的性格,让他将每步工序都做得细致可靠,宁可反复,也不将就。几个月下来,塑像慈祥传神,赢得村民们的喝彩,因而一炮走红。这些年来,邀他塑像的人越来越多,30年来,他塑像500余尊,足迹踏遍井陉县、矿区、鹿泉和山西平定县。张成兵两次随团队参加北京壁画工程,亲手描梁画柱。他说,泥塑民间艺术家,名好听,样子就像“叫花子”,多数人受不了这份累。每组塑像要用2至3个月,风餐露宿吃住在外,费体力费脑力。“我这辈子,都是与不说话的人打交道啦!”张成兵笑着说,泥塑练身体,76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回忆往事如数家珍。

  要把《西游记》《水浒》人物捏个遍

  张成兵干活有个宝贝袋子,把这个编织袋里的东西倒在地上,几十件工具散落一地,叮当作响。“柏木,材质油性大,抹泥转弯顺滑,工具都是用柏木自制的,这是我的全部家当!”张成兵说,做泥塑,第一步,用木条,根据塑像体形,捆上麻、草绳及铁丝搭制骨架。第二步,用白土与麦秸和成粗泥,做成轮廓成形。第三步,干透后,再用土和棉花和成细泥,把人物神态充分刻画出来;第四步,干透后,用腻子修补裂缝,把表面打磨光洁。第五步,涂浆,涂胶,刷白底,上彩色,上漆完成。现在张成兵的老伴和女儿都是他的好帮手。

  如今,井陉泥塑的传承艰难,青年人嫌苦不愿学,张成兵为此彻夜难眠,总在想:我能为泥塑做点啥事?随后,他决定要做100尊《西游记》人物,让泥塑作品走进普通百姓家。

  为此,他把《西游记》电视剧光盘反复播放,看了近百次,把所有人物形象特征刻在心里,把功夫用在手上。

  比例虽小,但工序一样不能少。每尊人物都用几天的工夫完成。造型,脸型,五官表情都是关键。泥塑作品的好坏主要在构思,为了做出活灵活现的人物,他专程跑到新华书店翻看有关图书,回家反复推敲。为集中精力做《西游记》泥塑,老伴包揽了全部家务,女儿张海荣住得不远,也常来帮他做事出点子。三年来,张成兵已做了60多尊。家里客厅的桌子、窗台、凳子、椅子上,都摆满了《西游记》中的人物,这些泥塑作品都是40厘米高,一个个栩栩如生。

  张成兵有个梦想,想做100尊《西游记》人物,未来还想做《水浒传》108人物和300罗汉。今年76岁的张成兵说,如果他有生之年做不完,他的女儿也会把自己的梦想接力下去,将井陉泥塑发扬传承。(记者 南开宇 通讯员 侯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