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铁改变的中国

17.02.2015  15:30

    高速铁路是当今时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中国加速迈进“高铁时代”的步伐,高速铁路将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管理室主任刘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怀相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

    被高铁改变的中国

    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最近几年来,我国高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西部地区的高铁线也陆续建成通车。如何看待高铁在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李佐军:中西部地区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 交通 不便是重要瓶颈之一。交通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西部许多地方很难与外界便捷地开展“互通有无”,各地的比较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高速铁路,有望使这些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通,使中西部地区内部的沟通更加便利,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高铁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的高铁投资,有利于为当地钢铁、水泥等行业创造市场需求,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更重要的是,高铁发展起来以后,将带动物流、 旅游 等服务业的发展,帮助中西部地区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逐步优化经济结构。

    刘斌:高铁建设首先优化了铁路的结构,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地区原材料板块和制造业的竞争力。随着高铁在中西部的加快发展,将会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有些地方可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有些城市则可以结合本地优势,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加快突破,构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优势,为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的“火车头”。

    王怀相:中西部地区高铁线路的开通,既大大改善老百姓出行的交通条件,大幅度压缩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也可以使既有铁路线路的货运能力得到进一步挖掘,更有利于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