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被过度政治化是危险的

08.10.2015  11:31

美国《财富》杂志说,不邀请中国加入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美日澳等12个国家5日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部长级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TPP赋予成员国巨大的投资贸易便利性,同时也使成员集团在贸易投资等方面产生天然排他性,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在出口、投资等方面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

显然,美国希望借助TPP“书写规则”。在5日的一份声明中,奥巴马对此直言不讳:“我们应当书写规则,为美国商品开启新市场,为保护工人、保护环境设定高标准。

无论美国设计、推进TPP的初衷如何,事实是,TPP迄今没有邀请中国加入,中国迄今也没有主动申请加入,虽然双方都没有向对方关上大门,虽然未来仍存在很多可能。

不过,在经济学家眼中,TPP被过度政治化是一种危险的狭隘主义倾向,可能偏离其自由贸易的原始意愿。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初创阶段TPP把中国排除在外并不明智。美国《财富》杂志6日就评论说,不邀请中国加入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TPP不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

那些认为TPP可以帮助美国应付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观点,也许在国会山或其他政策论坛上很有市场,但这种论点却实实在在存在不少谬误,”文章说。

文章从中国的经济体量、吸引力、自贸协定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TPP几乎不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

从体量上说,文章认为,“试图靠一个特惠型贸易网络就想把中国反锁在外,是个天真的想法”。且不谈中国对汇市和证券市场的“纠错”能力,仅是中国的经济体量,就是一个无法轻易撼动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在未来十年,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在“吸引力”方面,文章说,中国已经推动成立亚投行,这将极大程度帮助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亚投行不仅吸引了40多个域内成员,还吸引了20个域外成员加入,亚投行成员中,还包括半数以上TPP成员国,如澳大利亚、文莱、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和越南。

在自贸协定方面,“最关键的是,中国自2005年开始就与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秘鲁、越南等TPP国家商议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因此,认为TPP可以把中国排斥在外的观点,是有缺陷的逻辑。

任何贸易协定都不应被扣上太多政治意图

诚然,TPP一旦建成,将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封闭的”自贸圈。但《财富》文章质疑,这个自贸圈的高密闭度只是目前设想的情形。“看看全球的供应链就会发现,TPP不可能离开中国。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规模,已经让中国有能力把自己设计、开发和生产的产品通过其他TPP成员打入美国市场。

举例说,中国可以在中巴自贸框架下从巴基斯坦进口棉花,而后进行纺织、印染、设计等上游环节的制作,而后通过中越自贸框架把成品布出口至越南。与此同时,日本在TPP框架内把扣子出口到越南,由越南进行下游环节的生产,最终制成服装,在TPP框架下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由于越南是TPP成员,因此在三个国家享受纺织品免关税待遇,可分别获得5%、10.9%和16.5%的关税减免。在此过程中,由中国完成的布料生产不仅进入TPP市场,而且还比直接出口到三个发达国家享受了免关税的待遇。

财富》文章说,即便中国不加入TPP,也能通过现有的双边自贸协定或区域自贸协定把商品打入TPP市场。

英国《经济学家》此前也撰文认为,美国在TPP问题上的急迫态度实际上是因为中国成功发起亚投行让美国措手不及,美国急于通过TPP扳回一局。但文章认为,贸易协定本身应当更多着眼于自由贸易本身,过度政治化只会使这个协定走向狭隘主义。

美国经济学专家认为,奥巴马试图让美国书写规则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任何贸易协定都不应该被扣上太多的政治意图,背离自由贸易和健康竞争的原则。

读懂TPP,要领会三点核心

对于近期有关TPP的各界热议,包括“恐慌说”和“无视说”两个极端,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长久指出,TPP值得关注、学习、研究,但也不要夸大TPP的作用。读懂TPP,要领会三点核心。

首先,TPP有“制衡中国”的意图,但难以实现。

李长久说,美国在设计TPP以及谈判过程中没有邀请中国参加,显然有用意。事实上,美国在全球战略东移、亚洲再平衡的战略部署中,已经明确把TPP写入其中,使之成为军事东移之外的重要经济东移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中,TP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布满艰难。也许是为了某种目的,TPP给经济贸易投资、国有企业等内容设置了非常高标准的准入门槛,但这些门槛,在把中国拦在门外的同时,也给TPP内部的一些国家制造了极大的参与障碍。除了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外,TPP12国中还有不少发展水平远不及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竞争力、经济结构与中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通过设置门槛来排斥、挤压中国的战术客观上不可能实现,而且有可能给TPP内部一些成员造成一种被动局面。

其次,TPP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但极为有限。

李长久认为,TPP虽然拉拢了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但偌大的亚太地区并非只有TPP一个投资贸易框架。例如亚太经合组织,囊括了环太平洋主要国家,它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及拉动力要比TPP大很多。特别是去年北京APEC峰会,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未来大有可为。另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区域合作组织、次区域合作组织,这些区域合作已经显现成果,而且正在进入一个发展的上升期。相比还有很长过程才能付诸实施的TPP,中国正在积极参与的这些区域合作更加务实有效。

第三,包容开放,乐见其成。

李长久说,对于TPP等贸易框架和协定,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投资和地区贸易投资的正常和健康发展,中国的立场一惯是,包容开放,乐见其成。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力争调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通过对沿线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资,以及贸易、金融、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有效带动全球需求,真正做到立足亚洲,连接四面八方,沟通五湖四海。伴随“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调动远不止12个国家的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到更广泛、更开放的合作中去。

(新华社10月7日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