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智慧农夫”的精彩生活——鼠标、手机干农活儿

27.03.2015  11:28

早春三月,衡水饶阳冠志农业产业园的大棚管理员董方明格外忙碌,他要管理4个大棚,每个大棚都有3000平米,老董说这要是在以前,累死也干不完,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物联网,按按手机、点点鼠标,活就搞定了。下面我们就和河北台记者王美中、衡水台记者会静一起去看看“智慧农夫”的精彩生活。

老董领着我们并没有去大棚里参观,而是进入了大棚的主控室,墙壁上挂着液晶显示屏,电子操控平台就摆在显示屏前。老董说,这里可以说是物联网的“大脑”。分散在大棚各处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都发送到这儿。

老董:他能采集到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湿度还有光热的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从屏幕上,我们清晰看到了大棚里的情况,老董仔细查看了一番,按动鼠标,启动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我们好奇地赶到大棚里,在一个书本大小的灰盒子旁边,老董示意我们停下。

老董:这个机器是全自动水肥一体机,有两个功能,一个呢是他自动控制肥料的浓度,再就是控制酸碱度,PH值的大小。

我们看到菜田间铺设的道道黑管已经鼓胀起来,晶莹的水滴落在绿叶上很是动人。老董又拿出手机,简单操作了一下,大棚的实时数据和画面就出现了。他说,用手机下载物联网客户端后,不管身处何方,都能监控操作。

不仅如此,外地的农业专家也可以通过物联网远程给“”看病。

衡水市农业推广站研究员于翠娥:随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除了饶阳,衡水“智慧农业”试点工作还在故城建国镇和景县津龙公司展开。

衡水市农牧局计财科科长徐纪平:下一步,我们还将增加畜牧规模养殖,比如说猪舍、鸡舍、牛舍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给我们实现生态崛起,农业升级,插上一个现代化智慧农业的翅膀。(河北电台记者王美中、衡水电台记者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