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蓝火计划”点亮衡水

16.12.2014  23:12

系列报道《衡水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今天请听第一篇《 “蓝火计划”点亮衡水》。

走进衡水英利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一块块硅晶板电池被高速运转的流水线输送到下一车间。公司副总经理刘晓亮说,如今,英利新一代高效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超过21﹪,成为全球三大高效太阳能电池之一。但就是这个好产品,在研发初期曾遇到过麻烦。

刘晓亮:首先要把生产成本降下去,这个里边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电池效率要提升才能提升整个组件的转换效率。

项目遇到瓶颈,公司的科研团队解决不了,怎么办?本来应该是英利总部的研发项目,因为衡水有了“蓝火计划”,英利集团便把这个科研项目放到了衡水。不到半个月,4家北京、天津的高校、院所主动找上门来。

工作人员:我们当时都蒙了,最后产生了相互竞争,大家都在争。几所大学一起来完成某一个课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衡水积极引进国家教育部“蓝火计划”,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一个平台和机制,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高校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提升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

荆扬是“蓝火计划”在衡水实施的联系人、天津大学科研院的教授,他说,在推进“蓝火计划”上衡水和教育部双方一拍即合。

荆扬:衡水的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比较多,增长优势比较好,我们说是潜力股。

让“蓝火”在衡水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今年5月15日,衡水市政府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在京举行签约仪式。10月28日,“蓝火计划”衡水基地推进会在衡水举行,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在衡水设立工作站。

相比之前的企业主动联系高校,高校被动等待,在蓝火计划这个平台上,企业和高校一起研发,一起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衡水奇佳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碰上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便把这个课题放到了“蓝火计划”平台上,寻求合作。

公司副总经理刘庆涛:对我们企业来说绝对是瞌睡遇上枕头。我们需要有这个高校,有这方面专门的团队来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来,这一次蓝火计划会议的时候,签约的时候,我们也是签了三家高校。

截止目前,占地800多亩,总投资30多亿的“蓝火计划”衡水基地已经开工建设,蓝火计划在衡水已经促成“核桃内种皮多酚资源综合利用”、“啤酒灌装后的液位无损检测”等校企合作项目37项。接下来,衡水市政府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将共同建立“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衡水中心”、行业技术转移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孵化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衡水工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县宗:这个平台是什么?全国的高校和全国的企业,高校发成果,企业发需求,就相当于技术淘宝似的,做那么一个平台。不是一对一,都是一对多,这也是一种全面合作,由自发合作变成系统性的全面合作的一种优势。(河北电台记者王成树、王美中、衡水电台记者马顺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