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15年度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步入全省前列

03.12.2015  11:38

  长城网衡水12月2日讯(扈炜 英延达 郭建搏)治理淘汰黄标车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在衡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有关单位紧密配合、多措并举,淘汰黄标车7213辆,实际完成总任务的99.7%。在11月19日召开的全省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董仚生对衡水市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全省两个工作先进设区市之一,衡水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程蔚青代表衡水市政府作了典型发言。

  衡水市委书记李谦、市长杨慧高度重视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多次强调“黄标车淘汰工作,不是公安机关一个单位的工作,要将其纳入全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一揽子方案中。”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出台了更加详尽可行的2015年治理淘汰方案,突出了“治淘任务属地负责,各级政府担主责,公安交管部门牵总,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机制,所有有淘汰任务的乡镇包村干部和党政机关,人人头上有任务,每辆车都明确了行政管辖责任和专人负责,并实行“一天一汇总、一周一调度”,每周在《衡水日报》公布淘汰进度,有效激发了各地工作的积极性。

  工作中,衡水市坚持“政策引导”与“法治保障”协调推进。从2013年至今,衡水市财政已经拿出1.16亿元用于治理淘汰补贴,并在3家回收拆解公司设立了联合办公点,一方面“一站式”发放补贴,免去群众奔波之苦,另一方面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交易监管,防止非法改拼装和交易,规范了市场秩序。同时,公安交管部门依托全市68个主要出入口和查缉布控系统,启动了“封口行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每天都有淘汰黄标车的政策和法律宣讲,提高了社会知晓度。

  工作中,衡水市实行“淘汰存量”与“控制增量”双轨并行,对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每月提前公告并通知车主,本着先易后难、先城后乡、先公后私、先大后小、先补后奖的“五先五后”原则,加大淘汰力度,党政机关带头先行。市、县两级环保、公安、财政、交通、商务等部门统一思想、各负其责,对照黄标车名册全部限办相关业务,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公安交管部门对外地转入车辆实行工信、环保双目录把关,避免了不符合标准车辆的迁入。

  衡水市政府督察室开展了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专项督察,衡水电视台和《衡水日报》开辟专栏晾晒各地进度,特别是在全省首创了纪委问责制,对工作落后的单位,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衡水市公安局组织督察、法制部门开展了内部专项督察,围绕“车辆一定要回收、手续一定要依法齐全规范、一定要履职到位”的要求,一查报废车辆是否逐一建档、“落地见人、落地见车”;二查档案台账与交管综合应用平台信息是否一致,是否有弄虚作假行为;三查回收企业提交的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证明等手续材料和执法程序是否规范。目前衡水市建档率、录入率、合格率均达到100%,确保了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