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以制度建设引领政府投资透明化

11.02.2016  10:00

  日前,笔者在G106衡水湖改线段项目现场看到,道路边的展牌上,醒目地写着项目规模、投资金额、保障措施等,负责该项工程的衡水市公路处副处长苏金才说,工程从建设之初,他们就吸收规划、资金、监管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坚持全程公开、全程监督,不仅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而且投资也比计划减少了5%以上。

  该市每年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近5亿元,由于点多面广、项目分散,在项目管理、资金监控、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既要对工程负责,又要对干部负责,该市在交通部门率先实行“七公开”,将公开内容确定为七类42项,将敏感的项目审批、招标行为、施工管理等在阳光下运行,张榜公示后才能施工。施工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村民监督员共同把关。两年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68公里,危桥改造47座,质量合格率达100%。

  喜人的成果背后是严格的制度监管。为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衡水市交通部门成立了项目经济评审中心,该中心由技术、预算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每项工程开始前,都由评审中心进行评审,建设资金有多少、哪里来、怎么花,都要清清楚楚。中心主任郭建辉介绍说,经济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共评审了87个项目,涉及送审金额20.74亿元,调整不合理资金1.24亿元,避免了巨额不合理、不合规的财政资金支出。

  公路建设只是该市政府投资透明化的一个缩影。衡水市委书记李谦明确表示,要让每一项资金都用得明明白白,靠制度引领政府投资透明化。为此,该市从2012年开始在重大项目资金运作上坚持分类管理,专款专用,按计划、按程序、按进度、按预算对资金实行全程监管,实行设计、勘察、施工、监理、采购全过程招投标,完善内控制度,市纪委、监察局派专职干部进行监督。

  制定市预决算工作规范制度,规范预决算公开的主体和时间。对“三公”经费严格压减和控制,市本级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资金预算、财政专户等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全部进行评审,资金压减率10%-15%。近年来,评审了150多个项目,压减资金3.5亿元。对市本级2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项目,采取单位自评、财政重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去年对66个市直部门的105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8.1亿元。同时,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工业、交通、教育、卫生、社保等12个项目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5.28亿元。

  不仅是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对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该市都建立了直通车制度,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与群众见面,接受群众监督。在衡水市每个贫困户手里,都有一张入户项目资金登记卡,卡上清楚地写着项目户基本情况、资金项目种类、项目实施范围、监督电话等,每户群众对享受的扶持内容和政策都一目了然,目前该市已发放“入户项目资金登记卡”5万多份。阜城县许家铺村民许瑞清靠着这张卡种植西瓜发了家,住上了楼房。他逢人便说,政府给的这张直通卡,就是走向富裕的通行证啊!

  公开带来公正,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去年该市通过推行阳光低保制度,城市低保对象增加574户、退出2029户;农村低保对象新增6823户、退出9994户,真正做到了“谁能享受低保群众说了算”。该市还将就业专项资金“网上晒”,对每年上级拨付和地方自筹的5000多万元资金,全部在网上公开,并分项进行政策介绍。高校毕业生解盼盼,自主创业销售医疗器械,看到符合相关政策,便通过个人申报一次性得到创业补贴5000元。目前,该市对政府专项投资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性领域的15项工作进行了公开,占总投资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