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小街巷 改善大民生——省会小街巷整修工作纪实

24.09.2016  12:41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经过集中整修的小街巷基本达到路面平整、管道畅通、街灯明亮、秩序井然,群众生活、工作环境切实得到改善

突出特色、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每一条街巷的整修都经过统筹考虑,选准定位,打造高品位的特色街巷,提高环境舒适度

严格整修标准,规范每道施工工序,确保工程质量,努力把小街巷整修工程做成精品工程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畅通城市主干道路的同时,高度重视小街巷整修,着力解决好市民回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老百姓进一步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会高标准改造、整修小街巷近300条,不仅极大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优化了城市交通微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路平了、灯亮了、景美了、百姓笑了。

一街一巷总关情

虽然没有主干道的繁华和宽阔,但“隐藏”在城市深处的一条条小街巷却连着千家万户,是百姓回家的必经之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小街巷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路灯不明、道路难行等,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因而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小街巷的治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课题之一。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小街巷整修工作,不断加大小街巷整修力度。近年来,更是每年选取数十条、近百条群众反映强烈的小街巷进行改造、整修,提升小街巷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2010年整修50条小街巷的基础上,2011年,市政府将完成50条小街巷整修工作,作为当年向市民承诺的27件实事之一,并如期完成。2012年,继续对市区30条破损严重的小街巷及城市次干道进行整修,改善市民出行条件。2013年,又选定50条小街巷进行了高标准整修。

到了2014年,在市政府确定的2014年利民惠民实事中,小街巷整修名列其中,并将整修数量扩大到100条,再一次展现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分忧,为民解难,为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决心。

2015年,我市又在各区分别选取了10条小街巷进行改造提升。今年,小街巷整修工作仍在继续。

经过近年来的集中整修,市区绝大多数小街巷基本达到路面平整、管道畅通、街灯明亮、秩序井然,使群众生活、工作环境切实得到改善,并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微循环系统,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

修好小街巷解决出行大问题

“没修之前,每逢雨季,巷子里就会积水,甚至能没过脚脖子,都没法儿走。”在整修一新的民文巷,路边一家文具店的店员李先生说:“巷子修好后,首先解决了接送孩子家长的难题,他们最高兴!”

  别看这条巷子小,但它的利用率非常高,因为小巷里坐落着两所学校——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过去,由于小巷破损严重,不仅学生们通行不便,也让接送孩子的家长们苦不堪言。经过整修、治理,小巷焕然一新,不仅方便了学生出行,也保障了通行安全。

长安区的建明南路,是条不算长的小街道,但它却连接着煤机街和建华大街,两边居民楼密布,人流、车流量巨大。过去,这里的坑洼不平和积水难行成为附近居民诟病的焦点。

整修后的建明南路焕然一新,新铺设的沥青路面格外抢眼;两侧宽阔的便道上,铺着崭新的彩色便道砖。同时,整修中还对道路两侧的雨、污水管道全部进行了更新。家住附近的李大妈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排水不畅,每到雨季雨水稍大时,街道东西两头都会出现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通行,“修路时看见排水管都换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积水了。”

此外,桥西区振岗路、华星路、育新路等小街巷,路面破损严重,附近居民多次反映。这些小街巷经过整修后,极大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环境,有效解决了百姓的出行难题。

一条条小街巷的整修,彻底改变了“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的窘况,让曾经困扰居民出行的难题迎刃而解。

背街小巷迎来“新生”

狭窄而悠长的仓北里,隐没在两条主干道交会处的一片低矮楼群中,如果没有人指引,很难找到这个仅有4米多宽的小巷子。2015年,在我市小街巷整修工作中,这条背街小巷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来到槐安西路与维明南大街西北角,可以看到仓北里的入口。入口很窄,夹在两座宿舍楼的中间,不仔细看,还以为只是楼间的一个过道。

进入小巷,脚下是干净的沥青路面,看得出铺设的时间不长。路面平整,沥青路面与道牙石之间严丝合缝;道路东侧的便道,铺着彩色透水便道砖;最窄处,仅有一块砖的宽度。

虽然小巷整修已是去年的事,但说到整修,正从巷子里路过的小区居民孙大妈仍十分高兴:“以前坑坑洼洼,路上都是水泥渣渣,脏兮兮的。真没想到这么犄角旮旯的小巷子政府都能给修。”

还有小后街。说到这条小街巷,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在哪儿。这是一条位于和平东路南侧、广安大街以西的一条极不起眼的小巷,而且它的长度仅仅只有40米。

即使这样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在整修工作中也被改造得规规整整:路面沥青铺设得一丝不苟,彩色便道砖严丝合缝,整条小巷给人一种精致、齐整的感觉。“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现在好多了,这里居民们都夸修得好!”旁边纺器宿舍的一位赵姓居民说。

在近年来的小街巷整修工作中,除了仓北里、小后街,还有福利巷、码头街等,这些“深藏”在城市深处的背街小巷,并没有因为“默默无闻”而被遗忘,随着一个个整修工程的开展,它们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打造有特色的小街巷

开展小街巷整修工作,在实现道路基本功能的同时,我市更加突出特色、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对每一条街巷统筹考虑,选准定位,从色彩、绿化、安全等多方面打造高品位的特色街巷,提高环境舒适度。

在新华区,“我们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按照‘一街一特色’的理念,在考虑整条街的建筑风格、居住人口、文化内涵等要素基础上,从建筑色彩、绿化小品、牌匾规范等多方面打造高品位的特色街区。”该区有关负责人说。

对于红军街,考虑到周边居民以军队和干休所居多,整条街的风格突出了“红色精神”。其中,围墙参考西柏坡建筑的“黄墙灰瓦”,低矮建筑采用灰色和红色;针对街道的步行功能较强、人行道较宽,还设置了防腐木座椅、防腐木花箱,注重细节和人性化。

桥西区也按照“一街一品位、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文化”的思路,对多条小街巷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清洗、粉刷楼体、围墙、护栏和规范更新广告牌匾等多项措施。

除此,在打造特色小街巷时,各区都要求先对街道进行文化定位,再根据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并专门聘请专业设计人员,从装饰色彩、绿化小品、门头牌匾等多方面科学提升品位。

在高标准整修、改造小街巷的基础上,我市还制定《关于城区小街巷环境卫生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对小街巷环境卫生实行标准化管理,彻底解决小街巷清扫保洁质量不高、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民利民不扰民

做城市就是做民生。为把每一条小街巷整修好,担负小街巷整修任务的相关部门和各区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区财政、城管、有关街镇和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多项措施,保证小街巷整修工作顺利开展。

哪一条才是老百姓最盼望整修的小街巷?在整修工作中,我市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广泛摸底调查,并充分听取居委会、办事处和周边居民的意见,让整修工作更加符合老百姓的要求。

工程质量是小街巷整修工程的生命线。施工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小街巷整修标准,在保进度的同时,严格规范每道施工工序,确保工程质量,努力把小街巷整修工程做成精品工程。

同时,为方便周边居民在施工期间的出行,施工中,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分幅、分段等施工方式,有的还修建了临时通道,将施工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不便降到最低。

今年,小街巷整修工作仍在继续。

5月下旬,经过一个月的施工,槐北路(富强大街-建设大街)大修工程也宣告完工,实现通车。6月7日,华西路(维明大街-中华大街)排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实现通车。

8月19日,塔奉路(太行大街-南中奉村东头)开始整修,目前该路段已做道路基础1000多米,沥青路面铺设约500米。8月28日,警安路进点施工,目前道路基础铺设完成,预计10月1日前完成沥青面层铺设通车。

随着小街巷整修工作的不断深入,一条条破烂不堪的小街巷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过去的“堵心路”、“泥土路”,已经或正在变成“舒心路”、“畅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