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不少卡通气球为氢气填充

20.03.2015  11:44

遇明火或静电易引爆

街头不少卡通气球为氢气填充

本报记者 张 缘

近日,省会一名3岁男童在玩耍卡通氢气球时气球突然爆炸,导致左手和脸部烧伤。氢气球的安全问题,再次走入我们的视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很多家长了解氢气球的危险性,却并不以为然。虽然国家早有相关《办法》要求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作为气球填充物,然而为了追求高利润,省会市面上在售的气球不少仍为氢气球,而不是更为安全的氦气球。这些氢气球一旦遇火很可能被引爆,成为一种安全隐患。

探访:氢气球随处可见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省博物院前的广场,一眼就能看到广场西侧上空飘浮着两组色彩艳丽、形象可爱的卡通气球。两位气球小贩相隔不远,两人周围都围着好几位正在为自己孩子购买气球的家长。而放眼广场上,随处可见拽着气球的孩子们,五颜六色地组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除了博物院,记者还走访了市内多家幼儿园和小学。记者发现,在很多公园、广场、学校前,贩卖气球的摊点随处可见。几乎有儿童聚集的地方就有气球。距离孩子们如此之近,这些气球真的安全吗?记者随机询问了5位气球贩,无一例外小贩们坦言售卖的均为氢气球。问及危险,大家的口径也很一致:一般来说没事,只要不遇到明火就不会爆炸。

那么给孩子们购买气球的家长们是否了解其危险性呢?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十余位家长,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其中很多家长了解氢气球的爆炸危险,但是并不以为然。刘妈妈说:“孩子闹着要买实在没办法就买了,我都会刻意把线放的长一点,离孩子远点,这样万一有危险应该也不会伤着孩子,再说爆炸的几率太小了。

调查:成本低利润高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早在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胡老师表示,氦气就是一种惰性气体,不能燃烧,完全能够取代氢气填充气球。然而由于氦气难以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因此成本很高。一位气球贩也坦言:“氢气球的成本只有几角钱,而氦气球的成本至少要四五元,市面上在卖的几乎全是氢气球。

记者还了解到,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地方性的《施放气球治理办法》,并有相关执法部门对无证贩卖氢气球的商贩进行执法,以及取缔非法灌装地点以及无证售卖黑窝点。

记者致电我市城管热线了解到,目前我市对于氢气球售卖尚未出台专门的治理办法。对于气球贩,城管的执法范围仅限于清理占道经营行为。消防部门也表示,尚未进行过这方面的执法。

专家:危险不容小觑

爆炸的几率真的小吗?可爱的卡通气球为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数不胜数。孩子喜欢,大部分父母也都会爽快掏钱。然而被很多人忽略的是,在带来快乐的背后,氢气球的潜在危险也并不小。

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化学系胡老师解释说,氢气有易燃性,遇到明火或者电火光都容易引起爆炸,运输氢气的钢瓶等更是属于危化品类,相当于一枚“炸弹”。而氢气在常温中最小点火能量很低,仅为0.017毫焦耳。除了明火,烟花爆竹、点燃的香烟、化纤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都有可能引发爆炸。而且氢气球单个爆炸还好,若是周围还有易燃易爆物,或者孩子手中同时拽着好几个气球,则很有可能发生大的危险。

在我市,氢气球爆炸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2006年,南三条一展会现场氢气球突然爆炸起火,6名少年被不同程度烧伤;2008年,柏林庄两女子自制氢气球过程中被炸伤;2010年10月,一名大学生参加婚礼时被氢气球炸伤……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