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河北 精彩故事】大厂:“海明发盖房记”

02.02.2015  13:11

​从2011年,大厂县开始进行农村危房改造,住房被鉴定为危房的农村困难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明亮的新房,但是,这项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困难户海明发却并不买账,这是什么原因呢?“行进河北、精彩故事”,今天请听《海明发盖房记》:

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厂二村的低保户海明发,最近逢人就忍不住要夸夸自己家坐北朝南、一溜排开的4大间新房子:两间客厅、一间老两口住,剩下的一间是孩子的婚房。

今年51岁的海明发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是村里的低保户,过去一家4口一直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已经28岁的儿子也因此找不到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开始后,老海被列入第一批改造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好事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大厂县住建局党组副书记李学金:他不想盖。他不愿意!“

不仅海明发一家,不少困难危房户对此也不感冒,明明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为什么却没人肯要呢?

这可愁坏了负责这项工作的李学金:这样难得的政策,你说不利用好了,那行啊。

经过多次交流之后,李学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2011年到2013年,由于担心补贴对象将补贴款挪作他用,危房改造工作一直采用“统建”的方式,由政府统一找施工队、统一设计,统一施工。

李学金:原来是统建嘛,有旧砖,你想用,他不让你用。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被调动起来。

按照统建的标准,每户6万块钱的补贴款,只能盖30多平、两间房,而且因为样式统一,外人一进村,一眼就能看出哪座房子是危房改建来的,新房反而成了贫困户的“标志”,海明发觉得很难接受:

海明发:那肯定寒酸、寒碜。第一是矮,第二不是统一的嘛,几家全那样。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大厂县决定对症下药。2014年,大厂县改变工作方法,变“统建”为政府出资、危房户“自建”,这下海明发有劲头了。同样是6万块钱的补贴,原来只能盖两间房,海明发却用它盖起了60多平米的4间气派的大房子,还翻新了两间厢房,“是,就是原来扒的旧房子旧砖,然后我们家自个儿码的。盖底下这块儿都是自个儿的工,能自个儿干的都自个儿干。省不少钱。

不光房子大了,样式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的,“自个的需求,我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了。现在这算好房了,因为最起码这上边都是新的,彩砖样儿也挺好。

最让海明发高兴的是,房子刚刚建成,儿子的对象也有了着落了。这些天,他正盘算着明年五六月份就把婚事给孩子们办了,“正好用这房,不是正合适嘛。有了新房了,孩子也搞上对象了,这不是喜事连连嘛,嘿嘿嘿……

李学金说,2014年,大厂县共为62户低保户、优抚户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5年,将有更多的困难户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2015年,我们现在已经做出计划了,计划是再几十户吧。”(河北电台记者王智博、李春霞、安倩、李亚玲 廊坊电台记者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