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王强:从农民工到农村电商“导师”(组图)

03.11.2015  15:48

    王强(后)正在和公司员工讨论新的农产品包装策划方案。

    上图:在牛下口村,王强(中)一边帮着农户挑拣红薯干,一边为他们“出谋划策”。

    本报记者 李莉雅 通讯员 王琳 申卫霞/文

    本报首席记者 张震 实习记者 宋铎/图

    10月29日深夜,在中华北大街一栋商务大厦里,王强和公司的几名业务骨干正认真讨论着,经过几个小时的商议,凌晨时分,他们终于通过了下一件上网销售农产品的包装策划书。

    刚刚休息了几个小时,天蒙蒙亮,王强就开车往老家行唐县赶。“今天行唐县商务局的工作人员要到行唐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考察,我得回去介绍情况。”王强说。

    “2014至2015年,我们省共有17个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在河北省商务厅委派下,我成为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咱们省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的建设。”王强告诉记者。

    “创业最难的时候,我愁掉了所有头发

    初见王强,闪亮的光头令人侧目。“很多人一看我这光头就觉得这是不是坏人呀?千万别以貌取人呀,我是个风趣随和的人。我可不是追时髦剃的光头,我是愁的。创业最难的时候,我愁掉了所有头发。”王强笑着说。每一次看到自己的光头,他就仿佛看到了走过去的创业路。

    王强是行唐县龙舟镇西关村人,1999年,他从部队退伍后,就梦想着自己创业。他向父母借了3万元,在石家庄开了一家批发香烟的门市,因为经营不善赔了个精光,连过年回家的路费都是借的。王强觉得对不起父母,很快就返回了石家庄,在一个施工队打工。“施工队主要是修路,每天挺累的,也没有挣下多少钱。”王强说。

    一年后,王强带着辛苦攒下的几千元回到了老家。回家干什么,王强一时间陷入了迷惘,乐观的他很快就有了点子。“我在部队时学过电脑,就想着在这上面谋划谋划。”他最先买来两台电脑,在家教别人学习电脑。他说,当时他晚上自己学习,白天再教别人,几乎是连轴转,终于掘到了第一桶金。

    一年后,王强拥有了6台电脑,几万元的积蓄,“不安分”的他又有了想法。“一次在外面吃饭,我听到旁边有人说县里面成立了几家私立学校,因为资金困难买不起电脑。我就想能不能我来买电脑,然后租给学校使用,学校支付我租金呢。”王强说,有了想法就去干,他拿出所有积蓄,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4万元,凑了8万元购买了40台电脑,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这次“冒险”成功了,三年后,王强还清了所有欠款,并有了十几万元的盈利。

    随后,王强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这次他和别人合开了一家电脑学校,这次“冒险”让他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学校投入大,回本慢,再加上招生、老师工资等方面的压力,我开始失眠,然后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一年后,我的头发掉光了,也退出了电脑学校。”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