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挂云山》央视热播 乡亲们哭了

04.09.2014  12:18

血色挂云山》央视热播 乡亲们哭了

■这首74年前的抗日悲歌发生在井陉三峪村,一百多名战士牺牲

■三峪村村民在挂云山下建抗日烈士纪念馆,守护历史

在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一部记录太行山下的燕赵儿女与日本侵略者奋起抗争弹尽粮绝后跳崖殉国的电影《血色挂云山》在央视六套热映。2日,记者走进影片故事发生地井陉县三峪村,探访10月即将建成开馆的挂云山抗日烈士纪念馆(暂定名)。战斗的亲历者、三峪村村民们在追忆那场腥风血雨的战斗的同时,也用行动守护着这段悲壮的历史。

□本报记者 董昌

血色挂云山》央视热映 村民热泪盈眶

9月2日18时,挂云山下,井陉县三峪村的小广场上,唠嗑的村民、玩耍的孩童……早早都回了家,守在电视机旁,期待着一部影片热映。

当日18时33分,电影《血色挂云山》在央视六套播映。那一刻,守在电视机前的三峪村村民落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泪水,不是因为影片中有他们参与拍摄的身影,而是因为这部影片记录的是他们的祖辈、父辈曾经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悲壮历史。

87岁高龄的崔瑞君老人,捧着二哥康二旦曾经用过的那个药箱,不停地抹着眼泪。

崔瑞君的二哥康二旦是区政府助理员,也是当年弹尽粮绝后跳崖殉国的“挂云山六壮士”之一。1940年9月6日,他和其他5名战友,在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后,与攻上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弹尽粮绝,被逼到悬崖边,砸碎枪支,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崔瑞君说,她是康家的童养媳,康二旦在家中排名老二,是她的二哥,“二哥牺牲那年27岁,家中至今还留着他曾经用过的那个药箱。

挂云山抗日烈士英名录上有井陉2230余名英烈

昨日,记者跟随三峪村村主任康树成探访正在建设的挂云山抗日烈士纪念馆(暂定名)。纪念馆位于挂云山脚下,坐北朝南。一座高十余米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屹立在群山下,四周用石栏杆围绕,纪念碑后的山坡上是一座圆形的坟茔。在山上翠绿的树木衬托下,这座纪念馆显得格外庄严。

纪念碑的东侧墙壁上,三名工人正在粘贴烈士英名录。“这是一面烈士英名录墙,上面刻录着井陉县2230余名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康树成说。

据康树成介绍,这座抗日烈士纪念馆是井陉县民政局出资650万元建造的,目前主体已经完工,预计今年10月开馆。“纪念碑前西侧的那排完工的平房将用来陈列一些抗战时期革命先烈留下的文物,东侧平房为办公区,建成后将安排专人值守。”康树成说,除了这座抗日烈士纪念馆,村委会出资还在山上给本村28名抗日英烈建了一处烈士碑林。

激战一天百余名战士牺牲 烈士们和衣而葬

在挂云山抗日烈士纪念馆的施工现场,记者遇到了三峪村80岁老人焦秀。他站在那面刻有烈士英名录的墙前,凝视着墙上每一个烈士的名字。

家住纪念馆隔壁的焦秀,自打纪念馆开工建设起,每天都会到纪念馆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岁数大了,帮不上啥大忙,但也想尽一份心。”焦秀指着他家的房顶说,74年前,井平获游击大队三中队就驻扎在这里,每天都在他家的房顶上开会,那年他只有6岁。

据史料记载,1940年秋,是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八路军左翼纵队的指挥部就设在三峪村。日本侵略军纠集三四千兵力,对左翼纵队进行报复和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奉命转移,井平获游击大队三中队奉命牵制敌人。

焦秀说,1940年9月5日,村民得知第二天鬼子要扫荡,村干部指挥大家往挂云山上躲。5日晚上和6日凌晨,乡亲们陆续上山,躲在山洞和山洼里。“我娘抱着我躲在南山一个山洼里,我看见北山、南山、东山都是敌人,三千多鬼子啊,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

枪声响了整整一天,战斗结束后,满山遍野都是尸体,人摞人,惨烈至极。100多名游击队战士和儿童团等几乎无人生还。“后来我们才知道,中队长李恒山牺牲后,由县一区妇救会主任吕秀兰指挥战斗。完成阻击任务后,吕秀兰带领五名队员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与攻上山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因弹尽粮绝,被逼到悬崖边,他们砸碎枪支,纵身跳崖,壮烈牺牲。”焦秀说,这就是被人们称颂的“挂云山六壮士”。

焦秀说,战斗结束后,有些烈士的家人离此不远,领回了烈士的遗体。“其他没有亲人认领的烈士,乡亲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把他们安葬在了泉坡峪。”焦秀说,除了李恒山有一口薄薄的棺材外,其余的烈士都没有棺材,只是把面容、衣服整理好就安葬了。

守护烈士坟茔 铭记悲壮的历史

与焦秀老人一样,三峪村的村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他们希望能通过行动守护住这段悲壮的历史。

在挂云山上的泉坡峪,村里安排了专门的人员值守,并且每逢清明、国庆等一些重大节日,村民和当地的小学生们都会自发前往泉坡峪为烈士们扫墓。三峪村党支书温江林说,革命先烈用生命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完整,作为他们的后代,有义务让他们在曾经战斗过的这片净土下长眠。同时,也有义务铭记下这段血色记忆,并将其传播给后人。“74年前的‘挂云山战役’是全民抗战的典范,2012年《燕赵晚报》就曾对其进行过全面报道,社会的广泛关注更让我们对守护这段历史信心十足。”温江林说,三峪村将继续守护烈士的坟茔,让更多的人记住挂云山上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记住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历史。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