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听故事 蚂蚁进去大象出来这样的民间投资太不靠谱

11.01.2015  12:57

近日,多起非法集资案引起了广泛关注。省会一位市民花了十几万元投资,结果对方人去楼空,只得到了荒滩上的一棵树。今天的《两会听故事》,请听《蚂蚁进去,大象出来——这样的民间投资太不靠谱》。

前不久,石家庄市民张先生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投资了10万元,对方承诺年利率27%,20万以上,年息更是高达35%。

房地产公司有法人代表、有担保、有公证,法人代表的身份证照片、家庭住址都是石家庄的,投资人投资以后会和对方合影,照片留在投资板上。但是,这样的投资也具有高风险。居民王大妈的同事找人借钱投资,头两年还给分红,再后来,投了十多万,本钱都回不来了。

近两年,各种打着投资、理财、小额贷款旗号的公司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很多以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或者存款。省政协委员、河北金融学院教授赵清华说,这种所谓的“托管造林”实际上就是非法集资。根据赵教授调查,很多公司并不属于这种筹资机构,只是打着理财公司的名义、投资公司的名义,搞投资、融资,甚至于非法集资。虽然国家对于利率有规定,但是他们不管那一套,因为市场有需求。这些公司以高息揽来的钱会投在国家不鼓励、甚至是一些非法的行业,往往就伴随着高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百姓的养老钱就会血本无归。

我国近两年降低了民间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本意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存在着监管的缺失。赵清华说,民间的非银行类的准金融机构到底由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体系来管,在政策上、制度上很不健全。

今年的“两会”,赵清华委员提出了对我省民间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的提案。他建议,将各市金融办升格为金融监管局,明确监管对象,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就应该跟马路一样,就要把红线画出来,把“转弯道”、“红灯”、“绿灯”、“黄灯”设出来。(河北电台记者曹力、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