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亏损面扩大 “虚胖”怎么减
“中美两国企业已经占世界500强将近一半,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与重心的变迁。然而,一个建筑地产、钢铁煤炭、有色金属产业占据十分突出地位的中国大企业集群,如何去除‘虚胖’,变得‘既大又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首席研究员缪荣坦言。
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的体量差距缩小了
上榜企业更多,排名总体提升,但“大而亏”的特征明显
尽管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但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中国大企业,仍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体量增长更快。从2011年以来的变动趋势看, 全球大企业逐步进入扩张放缓期,世界500强、美国500强和中国500强的营业收入增速都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但6年来中国500强营业收入增速一直都高于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与2008年榜单相比, 中国500强的营业收入与资产分别增长了约1.7倍和2.7倍;而世界500强营业收入与资产则分别只增长了约17%和12.9%。
上榜数量更多。国家电网以32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跻身2016世界500强榜单第二位, 仅次于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则分居第三、第四位。从规模看,上榜企业总数连续第十年增长。
排名位次更前。在110家上榜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中,除13家新进榜企业外,有73家中国企业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43.1个名次。
科技企业亮眼。在今年的榜单中,华为和京东尤为抢眼。前者连续6年入围;后者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即位列第366位,一举打破中国互联网企业长期缺位世界500强的局面。
不过,新上榜的京东依然亏损14.92亿美元,是上榜中国企业中第二大亏损企业。这种“大而亏”的“虚胖”体质,恰恰折射出中国500强的短板。
500强的总体量不小,但亏损额、亏损面继续扩大。2016中国500强中有72家企业出现亏损,比上年增加了15家,亏损面为14.4%;其中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产业成为中国大企业亏损的主要领域。中国500强亏损企业数量比同期世界500强多7家,比同期美国500强多17家,亏损面分别比世界500强、美国500强大1.4、3.4个百分点。
500强的营业收入很高,但盈利能力落后于美国。中国500强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4.61%和9.6%,分别比美国500强低2.39和3.09个百分点。在2016世界500强中,美国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8.05%、14.37%,但中国内地企业却只有5.42%、9.86%,也远低于美国大企业。
“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78.9%,但实现净利润仅相当于美国500强的52.63%,这说明中国大企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缺少拿得出手的‘杀手锏’, 即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了盈利能力。”缪荣说。
“大而不强”病因何在
结构性问题突出、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等,影响盈利能力
那么中国500强“大而不强”的病灶与病因又是什么?
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从2016世界500强上榜企业行业结构看,美国134家企业涉及46个行业大类,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医疗保健与制药、食品生产与销售、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中国内地99家企业则涉及30个行业大类,主要集中在银行、采矿与原油、工程建筑、车辆与零部件、金属产品等传统领域。再看中国500强榜单,建筑地产、钢铁煤炭、有色金属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仍高达154家, 占500强的近1/3。这些产业产能均严重过剩,产品价格下跌,面临行业性亏损。
“中国大企业从事传统产业的比重较大,是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主体,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说,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优势,事关中国500强大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生存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依然较低。2016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500强总体人均营业收入的76.06%、美国企业的63.48%、日本企业的66.66%;中国内地企业人均利润为1.73万美元,低于世界500强总体水平的2.24万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企业的42.8%。
“改善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必须在供给侧加快改革步伐,提高供给侧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从当前企业过高的人员压力看,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压力较为突出。”缪荣说。
利润较多源于垄断性地位。2016中国500强企均利润排名靠前的行业多具有垄断性色彩,无论是排名首位的银行,还是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行业。而2016美国500强企均利润居首位的是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的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行业, 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商业银行;世界500强利润贡献前10行业中包括了车辆与零部件制造、制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电子电气设备等4个现代先进制造行业,都属于完全竞争性领域。
“与世界500强相比,中国大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为资源垄断、规模经营和低成本,在竞争性行业还缺乏核心竞争力,”缪荣认为,“这反映中国500强企业的创新驱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在我国企业盈利分配格局中,长期以来都存在实体企业盈利水平偏低,金融等虚拟部门盈利水平畸高的问题。这一现象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银行侵蚀实体经济利润的问题。
大企业如何强身健体
瘦身健体、增加创新投入,期待政府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研究经济的人,恐怕都听说过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即经济发展每20年左右就会出现增长衰退。然而,1965年到1985年期间,在欧洲大萧条时,美国却经历了繁荣,就业人数从7000万人增加到1.1亿人,跨越了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的困扰,而这场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仗于福特、通用电气等一批大企业的茁壮成长。
强身先得瘦身,有舍才有得。近些年,不少500强企业主动收缩战线、做强主业、转型升级,成为逆势成长的亮点。中国建材通过去产能“瘦身健体”,不断提质增效。2015年中国水泥的价格下跌50元,销量下降6%,而中国建材仍取得65亿元利润,渡过了难关。美的集团在2011年产销两旺之时,毅然选择沿着“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个方向进行瘦身转型。2015年集团收入与2011年同样是1300多亿元,但是利润却从原来的66亿元增长到136亿元。
强身还得健身,创新投入不能少。作为2014年全球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华为2015年研发费用达到596亿元,占总收入的15.1%,已经连续多年在中国500强中高居第一位,研发投入在全球排名第十五位,在电子互联网领域排名第五位。正是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自2010年首次入围世界500强以来,华为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连续6年不断攀升,今年的排名已经比2010世界500强中的排名提升了268个名次。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唯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智能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同时又是颠覆性快捷创新的时代,每位企业家都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如果我们不求变、不应变,就会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中国500强企业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如是说。
强身也离不开政府创造更好的“健身”环境。缪荣表示,现在中国企业500强里有四成是民营企业,他们的成长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红利,但现在民营大企业的确面临未来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亲与清’的政商关系该如何建立以及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运行,必将深刻影响民营大企业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