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黎明的热情推广术:擅长学习屡获领导好评

22.10.2015  17:34

  薛黎明,1983年出身于安水区龙华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所限,1998年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高中,父母决定让他去学门手艺。事实上,那个时候同村的一些同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而像他一样拜师学艺的很少,带米拜师的就更少了。为此,薛黎明常被人“耻笑”。“修自行车、修电器……师傅会的手艺很多。”他告诉记者,几年的学艺生涯为今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看到在外打工的同村同龄人挣了不少钱,薛黎明带米学艺的行为更被人当作一种笑谈。要强的他不想被人看扁,终于同村一个在广东省惠州市工地上做小包工头的村民答应带上他。2002年,他成为了一名打工仔,当时是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小工。

   跟“潮流”外出打工,最苦时三天三夜没合眼

  外面的世界虽美,但毕竟不比家里温暖。在工地上干活尽管有老乡“罩着”,可薛黎明丝毫不敢偷懒。他说有一次工地上浇楼面,那时都是用搅拌机搅水泥,然后用小推车运,一旦开工就不能停,否则水泥就会结块。为此,除了吃饭外,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不停地重复着装水泥、推小车运到楼面几个动作。完工后,他眼睛都睁不开了。“累是累点,但那时工资还可以,有500元一个月。”薛黎明说,在广东打工为后来创业积累了一点原始资金。 2004年,他回到吉安,再次跟着学艺时的师傅,帮忙做家电维修、安装,有时也跑点业务。2009,刘道栋在青原区值夏镇开了家小店,主要做水电安装,可生意不是很好。

  资金断链,小额担保贷款帮了大忙

  薛黎明坦言,在开店时就遇到了资金问题,除去进货、店面装修和仓库租金,周转资金所剩无几。特别是有时生意好,却没有资金到厂家进货,看着干着急。2011年,听说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的消息后,薛黎明很兴奋,并分别于2012年享受5万元、2013年享受10万元贴息贷款。

  经营一家近80平方米的店面,手下员工4人,分销网点60多个,年营业额300多万元,从一个打工仔到如今拥有的一切,薛黎明也是感慨万千:“不用心不吃苦是不行的,现在看似风光的背后全是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