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秋收】蔬菜滞销“亡羊补牢” 彻底根治需从体制改革入手

25.08.2014  23:39

河北广播网8月25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张玉平、杨维峰)“错季蔬菜”是张家口各级各部门力推的一项富民产业,也是张家口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然而在今年却遭遇了销售难的困境,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省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方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卖菜难”,“亡羊补牢”过后,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反思。

最近几天,越来越多的各地客商、超市买家来到张家口沽源县闪电河村批发蔬菜,闪电河村村支书赵金生告诉记者,为了解燃眉之急,各级政府部门都行动起来了。

赵金生:蔬菜过剩,联系来的客商收走菜去批发,加上运费、包装,他要不挣钱谁也不会干。

在采访中,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反映说,有时候他们掌握了一些种植、销售方面的信息,试图指导百姓播种,但往往起不到作用。

张家口尚义县七甲乡人大主席杨艾英:年初我就知道全县的面积比去年增加了,我们年初就做了个指导,当时我就说能压就压一压,但是很多老百姓地包上了,籽种买上了,怎么也得种进去。

张北县蔬菜协会理事杨富表示,目前老百姓种地,自主意愿确实比较强,他们虽然能够提供一些市场信息,但不能管的过细。

杨富:老百姓呀,今年什么赚钱,明年弄什么,这个你管也管不了,政府就是引导引导吧。

蔬菜行业的市场化经营运行多年,种菜是赔是赚,主要的因素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为了避免大规模的蔬菜滞销,人们探索出走合作发展的道路。河北省农业厅农经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任何职能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只是指导工作,不具备所谓管理权。

工作人员:在职能里没有管理这一说,法里也没有给行政主管部门设定管理的职能,法里赋予的就是“扶持指导服务”,具体的经营管理,是合作社自己的事情。

前几年我省成立了蔬菜合作总社,计划将全省各地的蔬菜种植信息汇总起来向外发布,达到这各地种植、销售信息共享的效果。河北省农业厅一位姓王的处长向记者透露,平台虽然已经搭建,但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

王处长:建网络、成组织,成了以后没人,没正式编制,国家也不给钱。信息也建了,平台也有了,合作社要把蔬菜信息输在网上,我再给你卖出去,但是合作社不把信息往里边输入,没人督促也没钱,社团组织就没有实际运。

翻看过去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最近今年,全国各地蔬菜滞销的问题频繁发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农民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暴露无遗。无论是农民、合作社,还是各级政府官员似乎对此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办法。

而类似的情况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我国,一个人种植100亩地已属罕见,但在美国,一个人种植五六千甚至上万亩土地的情况比比皆是。据记者了解,早在100年前,美国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模式。较之美国,日本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不可能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但日本重视改进技术,逐步改善了农业内部的人地比例。我国在农业生产中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因而也就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整体性地推广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但可以学习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调整经济、社会结构改善人地比例,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而欧盟国家更是由政府出资,补偿农民的经济损失。俄罗斯此前曾宣布一年内停止进口来自欧盟的水果蔬菜,这使得欧洲农民受到了极大影响。为此,欧盟计划对种植易腐烂水果蔬菜的农民提供资金援助,总额最高可达1.2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