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辉:争议争议有时候是一件好事情

09.06.2014  16:32

  □蔡晓辉

  争议有时候是一件好事情。只有通过争议,我们才能更好地明辨是非,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很多现在为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都是在争议中产生、形成的。比如白领不一定要比盖房子的农民工收入高、老人跌倒在路边还是要扶的,等等。余秋雨曾针对创新困境提出“无争议陷阱”这个概念,批评国人习惯于无争议的从众惰性心态。其实,这个提法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其他领域。对于一些新尝试或者改革,人们通过争议,最后统一了认识,对一致“点赞”的果断坚持,对“”、“”互见的修改完善,对一致“拍砖”的立即中止。争议的意义即在于此。

  实行两个月后,广州市在部分出租车上安装前后摄像头的举措在争议中暂停了。管理方认为,此举可以帮助乘客找回遗失物品,减少纠纷;可以监督司机,减少摩擦;可以给司机和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减少危险。但公众反对的理由只有一条:侵害乘客隐私——如果承认被乘坐的出租车不属于公共空间,那么,安装摄像头的好处再多,也抵不过侵害乘客隐私权的危害。果不其然,这一措施暂停后,立即引来网友更多赞声。

  而一则“融资一亿美元、估值超过5亿美元”的新闻,则引发了“今日头条”APP是科技创新还是侵犯版权的争议。这款号称“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的客户端,没有编辑团队,其“搬运”的内容,不仅仅来自传统的新闻网站,还来自博客以及知乎等UGC网站。因为版权纠纷,“今日头条”已经被告上法庭。固然,互联网时代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侵害原创者的产权。但余秋雨在提出“无争议陷阱”时也说过:“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的人。

  一方面,新事物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一方面,又必然要在争议中前行。争议,在催生共识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争议是提升人们“观念的水位”的重要动力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