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火计划”照亮衡水工业新区转型升级路

05.06.2014  09:56

蓝火计划”落户衡水工业新区

    河北新闻网讯(见习记者白泽豪 通讯员张岩、李春艳)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衡水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衡水分中心落户衡水工业新区,标志着该区正式启动实施“蓝火计划”。

    “蓝火计划”是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地方政府,借助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根据各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高校赴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

     “蓝火计划”将助衡水工业新区突破发展瓶颈

    衡水工业新区是衡水市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1.1%、15%,为全市实现强势开局、跨越赶超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该区实现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

    今年以来,工业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审时度势,把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作为全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并把加快推进实施“蓝火计划”作为破题之作。经过积极跑办、筹备,于5月15日促成衡水市政府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签订了“蓝火计划”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以工业新区为依托在衡水实施“蓝火计划”,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校企联合 促进衡水工业新区转型升级

    据了解,“蓝火计划”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的旨在推进高校与地方及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用结合,加快高校创新科技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的一项重大行动计划。目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选派的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衡水分中心执行主任、“蓝火计划”衡水协调员已入驻该区办公,并被聘任为衡水工业新区主任助理,协调“蓝火计划”在衡水实施,促进工业新区转型升级。

    目前,该区已将全区工业设计及循环经济园的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课题列入“蓝火计划”,并积极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现已征集到科技成果需求24项、技术难题33项。同时,该区不断强化与高校的深度对接,近日,促成了天津大学科研院4名专家来衡水考察,专家们详细了解了衡水市特别是工业新区的技术现状及需求,并对冀衡化学、冀衡化工、北方助剂等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责任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