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峪——现代农业新模式】风景在路上

06.06.2014  09:57

        以产业化运作方式开发荒山,打造现代农业园的葫芦峪模式,目前已经开始在太行山区的保定阜平县、曲阳县和唐县等地推广,并吸引了省内外众多资者前来洽谈合作。系列报道《葫芦峪——现代农业新模式》,今天请听第三篇《风景在路上》。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阜平县平阳镇的万亩荒山正在被改造成梯田,与开山造地同步进行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未来,这里要建成以优质核桃、油用牡丹、油用玫瑰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而这也是葫芦峪模式被成功复制的一个样本。


        太行山区绵延千里,与葫芦峪相同地形地貌的区域少说也有1500万亩左右。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合计着,如果这些山区都能像葫芦峪一样建成每亩纯收益4000-5000元左右的高产田,既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刘海涛:“我们也希望用葫芦峪模式打造太行山的金腰带。

 
        目前,葫芦峪公司已经在阜平县、曲阳县和唐县等地规划了30万亩荒山开发计划,总造地规模达到13万亩,预计将带动上万山区家庭致富。现在,阜平县冯家口村已经尝到了甜头。


        党支部书记崔绍进:“这个项目来了以后,我测算了下,包括地金,再打点工,人均收入得5000多。


        葫芦峪优质的土壤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北京的中泰公司。在对葫芦峪进行了深入考察后,中泰公司决定注资1个亿,延伸核桃的产业链条。


        中泰公司:“从它在地里落的落叶开始,一直到加工完的剩余物,就是吃干了榨净了。

 
        此外,省供销社也和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双方合作后,将在太行山、燕山浅山区开发荒山1000万亩,共建京津冀生态屏障和现代农业产业带。省供销社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网络电商、农超对接、产销对接等方式,着力开拓“平山葫芦峪”有机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河北电台记者屈冠华、樊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