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荷英、邱瑞德双摘中国戏剧梅花奖

25.05.2015  11:54

 

许荷英

邱瑞德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5月20日晚在广州揭晓,河北梆子剧院的许荷英和邱瑞德均获梅花奖,其中许荷英为“二度梅”。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53岁的许荷英为保持身材,最喜欢的面条没吃饱过;44岁的邱瑞德为磨练脚,排练时天天穿两寸多厚底靴。 周长存 相春霞 摄

不演戏了,最想饱饱儿吃顿面条

■许荷英摘取“二度梅”后“吐槽”:为保持身材几十年就没敢吃饱过

■邱瑞德获奖后坦言,排戏时天天穿着厚底鞋磨得脚都肿了

同一年同一届同一个剧种同时绽放两朵梅花,其中一个还是二度梅!5月20日晚在广州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爆出来的新闻,令媒体和大众都格外关注,也令河北戏迷欣喜和自豪,因为这条新闻的当事人——荣获二度梅的许荷英,荣获梅花奖的邱瑞德,都来自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昨天他们接受了省会媒体采访。

领奖

广州百姓也爱河北梆子

众所周知,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分量不言而喻。它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该奖始创于1983年,30多年来一共有634人获得梅花奖。第27届梅花奖共有来自19个省(市)的101人报名参加“一度梅”、“二度梅”等的评奖,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5月20日晚从广州传来消息,全国32人获得“一度梅”(第一次获梅花奖),5人获得“二度梅”(第二次获梅花奖)。其中,53岁的许荷英凭借在河北梆子现代戏《日头日头照着我》中的精彩表演摘得“二度梅”,44岁的邱瑞德则凭借在新编历史剧《六世班禅》中的精彩表现摘取梅花奖。

许荷英是河北沧县人,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第15届、27届“梅花奖”获得者,主攻闺门旦、青衣行当,代表剧目有《杜十娘》、《窦娥冤》、《李慧娘》、《蝴蝶杯》、《秦香莲》、《子弟兵的母亲》等。此次有专家评价说,许荷英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细腻淳朴的表演风格,她天生一副好嗓子,音质甜美圆润,细腻清新,再加上对表演的极高领悟力,表演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其他剧种和歌曲的演唱优势,形成一种既有河北梆子剧种特色又具时代美感的河北梆子新型演唱风格,是当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之一。

邱瑞德是国家一级演员,主攻老生、小生。他1993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校,1994年到河北梆子剧院工作至今,他演唱音质清亮圆润,高音不噪,低音不哑,刚柔相济,极好地表达了河北梆子高亢悲怆的艺术风格。此次他参赛的新编历史剧《六世班禅》打磨了四年多,曾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特等奖、第十二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奖项。

不单梅花奖评委肯定许荷英与邱瑞德的表现,此次两人赴广州领奖时发现不少当地人对他俩也颇为青睐。领奖当天下午参赛演员走红毯,围观群众中还有人高高举着许荷英跟邱瑞德的大幅海报为两人助威。其后梅花奖获奖演员进社区演出,邱瑞德的《六世班禅》选段赢得多次叫好,谁知唱到一半,音响出现问题伴奏断了,观众直呼遗憾,他干脆重新唱了一遍;许荷英则以《大登殿》压轴出场,观众不断鼓掌喝彩,对此她说:“让我压轴不是因为二度梅,主要还是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大气磅礴,压得住场子。”许荷英表示,河北梆子在广州知音多并不稀奇,“河北梆子当年是全国八大剧种之一,广东曾举办八大剧种汇演,就汇聚了昆曲、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当时我演唱完后,就是粤剧大家红线女老师压轴出场。

□本报记者 黄蓥

二百多人的大团惊艳赛场

如果得不了这个奖,我也没脸回来了。”昨天邱瑞德告诉记者,他的梅花奖凝结了全团的心血。

今年4月下旬河北梆子《六世班禅》亮相绍兴,评委通过现场观摩评出本届梅花奖获奖演员。河北梆子剧院200多人齐登场,光道具车就有七八辆,这也是亮相本届梅花奖规模最大的院团,当时令绍兴的剧场方面和观众都颇感震撼。邱瑞德记得剧院给他安排了单间,跟他同在一家剧院的爱人天天买菜给他做饭。角逐二度梅的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许荷英顾不上自己,从表演声腔到生活细节都一一提点,她还“威胁”邱瑞德:“如果你比赛时唱岔音,我就踹你!

邱瑞德备感压力也备受感动,一次居然刷牙时错把洗面奶当成牙膏,“刷完牙才发现”。而在绍兴比赛的六七天里,邱瑞德每天不是在房间休息,就是到剧场附近的公园练功和默戏,甚至过马路都格外小心,“一旦有个闪失上不了赛场,怎么对得起全团上下200多人。

对于此次获奖,邱瑞德说他不是很激动:“这个梅花奖落到我头上,作为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感谢剧协感谢院里老中青三代人的支持帮助,我要好好呵护来之不易的荣誉,重新开始。”反倒是许荷英格外兴奋,用她的话说:“我领二度梅没哭,知道小邱(指邱瑞德)获奖后激动感慨,确实哭了。”许荷英说作为剧院的管理者,看到自己院团的青年演员获得最高奖项的肯定,感到无比欣慰,“我侄女是小邱的戏迷,得知小邱获奖后高兴得直拍巴掌,我开玩笑地问她你怎么不替我高兴?她说邱老师获奖说明你当院长后,成功为大家办了件事,她把我内心的话说出来了。

幕后

二度梅”的最大愿望是吃碗面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是梅花奖名称的由来,也是诸多戏曲演员的宿命。许荷英与邱瑞德也不例外。

知道许荷英不当演员后最想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如果有一天不唱戏了,我就想不管麻酱面、凉面还是西红柿打卤面,饱饱吃上一顿。”记者这才知道,许荷英最爱吃面食,但为了保持身材,几十年来从来就没满足过,天天吃饭就琢磨那些自己不爱吃,就为了少吃点。练功就更不用说了,许荷英的女儿曾说她“脸挺年轻,脚像八十岁”,就是因为当年许荷英天天绑着沙袋跑圆场练台步,导致脚上青筋凸起。之前许荷英因为练功摔伤膝盖,便把锻炼方式从打羽毛球改成每天在跑步机上跑一个小时,不但跑还要唱,居然照样不喘。如今许荷英打羽毛球能把年轻人都打趴下,靠的不是技巧而是超人的体力。对此许荷英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行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

邱瑞德也是如此,他排演《六世班禅》时天天坚持穿着两寸多的厚底靴,磨得脚都肿了,其实剧中角色没有这个要求,“我就是为了磨练脚,如果平时排演中走台步和圆场不舒服,那就对了,这样正式上台换上薄底鞋走起来更有把握。”邱瑞德说当初进剧院从“站大兵”开始演起,“多年舞台摸爬滚打,不出点心血身上不受点伤不可能。我们就像垒墙,一步步走才能坚实牢固,基础不踏实,早晚会塌。当戏曲演员就这么残忍。

四朵梅花将为家乡人汇报演出

许荷英他们获奖的消息传来,也引发了省内戏迷的欢呼,更有不少人希望他们能给家乡人演一场。对此昨天许荷英透露,他们正在谋划汇报演出。

预计5月底或是6月初,不单有我和小邱,还有我们梆子剧院的另外两位梅花奖演员吴桂云和刘凤岭,一起登台。”许荷英说他们将在《南北和》、《秦香莲》以及《窦娥冤》等几出大戏中选择两场在石家庄上演,“展示梆子剧院的实力,梆子剧种的实力”。

许荷英昨天还告诉记者,梆子剧院还将启动新剧《耿长锁》的排演,“耿长锁是咱们河北饶阳的优秀干部和优秀党员,我们要用家乡戏唱咱们家乡人。”据了解,这部新戏找来了著名编剧孙德民和著名导演李慧琴,演员阵容则有省梆子剧院的优秀演员。同时备受省会梆子迷们青睐的“燕赵之声”小剧场演出也将进行,许荷英透露:“我们通过这个剧场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为梆子剧院培养更多的梅花奖演员。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