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7个月为药费“脱水”60亿元

15.08.2016  09:35

  8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安徽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举行专题发布会。会上,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于德志说,通过省级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等办法,安徽省今年1月~7月药费节约60多亿元。

  于德志介绍,安徽省将省级招标中标价作为药品医保支付参考价,省属医院和16个市分别组成药品采购联合体,确定药品实际成交价格,签订规范购销合同。今年1月~7月,该省医疗机构中标价与国家药品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费用46.3亿元,带量采购又降15%左右,节约费用约18.6亿元。同时,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今年1月~7月,该省医疗机构按照挂网采购平均降幅16%测算,节约费用2.9亿元。于德志解释说,因为该省大量开展了按病种付费,“每个病种就这么多钱,药品、耗材采购价越低,医院的收益回馈越大。另一方面,联合体集中起来跟厂家谈,厂家也愿意降价”。

  于德志表示,安徽省成立了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遴选100个病种,在所有县级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管理,将21种辅助用药不纳入表单。2016年一季度,75家县级医院临床路径患者占出院患者的20.29%,药占比下降9.69%,出院患者人均辅助用药费用下降18.5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4.28%,医疗纠纷明显减少。2016年在省内67家三级医院、227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开临床路径管理。

  于德志说,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省针对省情实际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明确三级功能定位,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县域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协同的全面健康管理。安徽省天长市市委书记金维加表示,天长市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全国公立医院4个示范县之一,实现了“三保合一”,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行了整合,成立了天长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隶属于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县域内就诊率2015年达到了91.1%,考核指标是90%,提前两年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看病很方便。

  安徽省有1000万人在省外流动,占全国流动人口数的20%。于德志介绍,安徽省通过统一信息化实现了外地务工人员及时结报,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确定了70家定点医院,将这些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和安徽省的新农合信息化系统联通,从而实现在定点医院可即时结报。此外,医疗救助也是一站式服务,除了患者自费的部分当场结算外,新农合报销的部分由医院通过信息系统与民政系统结算,“现在的报销比是63.7%,实现最大便利的方便农民工的就医服务。”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