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也可成制毒之“源” 不法分子打起感冒药主意

07.07.2014  09:40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翟楠楠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国内著名编剧、作家宁财神因吸食冰毒被警方控制;几乎与此同时,著名导演张元也因再度吸毒被抓,而诱惑他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的“恶魔”,同样也是冰毒。

    冰毒,这个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神秘物质”到底来自哪里?它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邪恶力量”,令许多名人都抛弃理智、欲罢不能?

     新型毒品直接损害大脑机能

    “冰毒的化学名称是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所以才被吸贩毒者称为‘冰’(Ice)。” 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禁制毒品支队支队长李国建介绍,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不同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它们通常打着“时尚”、“娱乐”、“刺激”的旗号,在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流行,又被称为“休闲毒品”、“俱乐部毒品”。近年来,在“时尚”的伪装之下,新类型毒品滥用比例持续上升。

    一些毒贩还经常向年轻女孩吹嘘苯丙胺类等新型毒品“可以减肥”,利用爱美之心引诱青少年吸毒。殊不知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因为吸毒成瘾后,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都受到损害,所以面黄肌瘦。

    “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毒品都是由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李国建表示,传统毒品对人体主要是生理上的麻醉,而新型毒品则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大脑机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成瘾性极强,有的人只吸一次就可能终生难以摆脱。

    他介绍,人体正常细胞兴奋活动是通过一种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的。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得到有序控制,但是冰毒等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摄取,能促使神经递质耗竭性过量释放,由此产生持续的、高度的、病理性的兴奋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大量被破坏,引起神经功能系统的紊乱。长时间高度的兴奋会出现大量出汗、虚脱、肌肉震颤、急剧高温、肌肉溶解、急性精神障碍、幻觉、幻想以及猝死,同时也遗留下产生慢性精神疾病的病理基础。

    “其实毒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李国建说,经过数次毒品的作用后,神经细胞释放的快乐型神经递质不断减少,吸食者虽理智上知道不该吸食这类毒品,但需要毒品的异常强刺激来维持快感,于是不断加量。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1克冰毒就能置人于死地。当然,这只是个理论性的量,人与人之间还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吸食0.5克冰毒就会死亡。而警方缴获的一些摇头丸中,冰毒含量已达30至6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