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坚守

25.02.2015  11:24

 

在地铁一号线体育馆站,春节期间留守在建设工地上的施工人员每天都会对机器设备进行常规检查,确保节后能够迅速恢复施工。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6500余名环卫工人坚守在岗位上,为市民营造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本报首席记者张 震 摄

6500余名环卫工人岗位上过春节

市城管委连续四年为环卫工送水饺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靳晓磊) “给大家拜年啦,我们给大家送来热饺子,大家辛苦了!”正月初一清晨,维明大街与兴凯路交口东南角的环卫作息用房里,传出阵阵拜年声和欢笑声,市城管委负责同志来到这里,给坚守一线岗位的环卫工们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

当天清晨6时30分,市城管委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参加完晨扫后,一起来到维明大街与兴凯路口环卫作息用房,将一盒盒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了在场的环卫工人手中。据了解,这是市城管委连续四年在正月初一给坚守一线岗位的环卫工人送饺子。

为关爱春节期间坚守在一线的环卫工人,市城管委组织环卫系统职工在羊年初一清晨共同晨扫,帮助环卫工人清扫马路,并为环卫工人送热饺子,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表达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祝福。

新华区环卫工人马长翟一边吃饺子一边说,不仅在正月初一能吃上热腾腾的水饺,平时还吃上了免费早餐,而且有环卫作息用房,晨扫完后,能吃上热乎乎的饭,有个休息的地方,感觉挺舒心、欣慰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环卫工作的投入力度,大力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环卫工人节、建环卫作息用房、免费吃早餐等一系列关爱环卫工人的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环卫工人的待遇,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了荣誉感和幸福感。

据市城管委负责人介绍,自2012年开始,每年正月初一,市城管委都组织给一线的环卫工人送热饺子和新年祝福,现在已是第四年了。他表示,和环卫工人们一起过年,一起晨扫,能更直接地听到他们的心声,共同把环卫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整洁舒心、宜居宜业的幸福石家庄作贡献。

宋段长岗位上的第18个春节

3000余名石钢职工节日期间坚守岗位

本报讯 (记者 吴 温 通讯员 赵海燕) 2月19日,正月初一。上午9时30分,河北钢铁集团石钢公司轧钢厂小棒生产线西侧的百米冷床光影流转,φ20规格的小棒材争先恐后地飞奔着蹿上冷床,然后,又一字排开等待着检阅。冷床旁,甲班段长宋振武正在与热检工核对这批小棒材的实际规格,再次确认达标后,他在自己的小本上认真地划了个钩儿。

宋振武38岁,今年,也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8个春节。

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谁不想留在家里与父母、与妻儿热热闹闹地在一起,高高兴兴地拜个年呀,可‘钢铁工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守岗位,无论是除夕还是初一,风雪无阻。”宋振武接着开起了玩笑,“今天大年初一是第一个白班,初二是第二个白班,给丈母娘拜年,我们都比别人晚一步。

通过努力,石钢公司去年完成了集团下达的目标任务;今年1月份,公司优势产品和高端产品都完成了计划目标,实现了“开门红”……一系列“捷报”提振了士气,也让宋振武和工友们的信心更加坚定: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企业就能应对来自市场的危机。

去年10月,石钢公司分别与石家庄市政府、井陉矿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石钢环保搬迁产品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三年内,这一年产能2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的搬迁,将全部完成。同时,公司也将借力搬迁,进一步完善工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实现转型升级。

这一大事件,也自然为广大普通职工所关注。

企业好了,职工才能好。”作为基层一员,宋振武说他对石钢新基地建设充满期待,“我们要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努力适应即将迎来的双线作战,助力新石钢早日建成、顺利投产”。

不过,为保证客户订单的按期交付、维持生产经营的稳定,石钢在新基地的生产步入正轨、产品经过客户认证后,才会停止老厂区的生产。

同样,对于宋振武来说,眼下最关键的,便是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比如,这个批次的小棒材马上就要轧制完成了,他得立即去确认下个批次的钢种和规格,只有多次确认,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从调度室出来,走在现场的宋振武健步如飞,他说,还有许多工作正等着他协调和处理。

春节期间,在石钢,像宋振武这样坚守岗位的有3000余名职工,他们正在全身心投入石钢的生产与搬迁工作中,努力拼出石钢的美丽未来。

春节,因他们的坚守而温暖

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总有一些人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为更多家庭的团圆美满无私奉献。春节里的坚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春节里的坚守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会,让我们一起走近,打开他们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为孩子们的春节带来欢乐

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总有一些人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更多家庭的团圆美满无私奉献。春节里的坚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春节里的坚守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会,让我们一起走近,打开他们的精彩故事。

年年都做年夜饭却15年没吃团圆饭

时间:除夕夜

地点:湘君府后厨

人物:厨师长

图为孙鹏正在准备年夜饭。

2月18日傍晚,再有几个小时就将迎来农历羊年的第一天。正是万家灯火团圆时,省会的街道显得格外冷清。而在湘君府的后厨,整个厨房却如战场一般,紧张而繁忙。

每年除夕夜,我们都如临战场一般!”31岁的厨师长孙鹏一边忙着雕花,一边跟记者交谈。环视整个厨房,每个厨师都是身兼数职,煎炒烹炸样样拿手。十多个灶台上热气腾腾,锅铲不停地碰撞,一道道味道鲜美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仅十分钟的时间里,就有近20道菜从后厨端上饭桌。孙鹏告诉记者,仅晚上的年夜饭,他们至少要做出2000个菜品,这也就意味着,每位厨师要片刻不休挥动手中的锅铲,为顾客呈上美味佳肴。

记者趁孙鹏配菜的空当,掂了掂菜锅,第一次发力,铁锅居然纹丝不动。“这一口锅得七八斤重,没点力气,单手可是提不起来的。”孙鹏说,为了将菜肴炒得均匀入味,掂锅是每个厨师在做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几个小时下来后,每个厨师的手腕都累得使不上劲儿了。

每年年夜饭闭餐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打赢了一场战争。”孙鹏告诉记者,他在厨师行业摸爬滚打了整整15个寒暑。从成为厨师的那一年起,孙鹏就再也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年夜饭。孙鹏说,起初那几年,每到过年他心里就很纠结。“现在已经习惯了,看到别人吃着自己做的佳肴开心满意,自己就会很有满足感。”孙鹏说。

本报记者 程丽娜

又出警又巡逻 民警忙不停

时间:正月初一

地点:燕春警务站

人物:6名值班民警

春晚主持人已开始倒数,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家家户户举杯庆贺新年,而在此时的中山路燕春警务站,6名因值班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民警、协警先后给老家打了简短的拜年电话,随后又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巡逻值守和查看监控上。

每年中秋、春节这些节日,总会有因为值班不能跟家人团聚的时候,家里人这些年都习惯了。”值班副主任侯新宇告诉记者,除夕夜当晚他们值班民警一起在站上合了张影,发给了春晚“全家福”征集活动。

大年初一凌晨1时许,站上就接到了第一个派警:棉二小区31号楼下一户人家的小房起火。值班民警迅速赶往现场,发现小房是被烟花爆竹引燃的,小房内的杂物起火后,还烧了附近一辆凯迪拉克轿车和一辆名爵轿车。民警迅速帮助疏散居民、维持秩序,配合接警赶来的消防人员灭火。

好在救援及时,火势被迅速扑灭。警务站民警们又帮助查找起火源头,并叮嘱小区居民千万不能在生活区放鞭炮。等两名民警疲惫地回到警务站时,已经将近凌晨3时了。

早上6时,警务站再次接到报警:中山路上一家快餐厅警报器响起,怀疑被盗。民警们驾车两分钟即赶到现场,然而赶到餐厅内,却发现是虚惊一场。

原来,这家餐厅安装了防盗报警系统,在报警器响起后店员第一时间赶来并报警。民警赶到后对快餐厅各个进出口进行了细致检查,没发现曾有人进店盗窃的迹象,但报警器却响个不停。“或许,是报警器出毛病了吧?”店员很是不好意思地向民警们道歉,并联系报警器厂家技术人员前来查看。

11时,谈阁小区有人报警说:“要杀人了!”民警赶去才发现是家庭纠纷两口子打架。哭笑不得的民警又赶紧做起了调解工作。

大年初一这一天,警务站的任务丝毫不轻松:生活区里乱停的车辆堵住了居民的车,民警要帮忙找车主;居民区里狗叫声扰民,民警要赶紧去协调;有人丢失了手机,报警找民警要看监控……一天内民警们跑了十几个警情。在没有警情时,警务站也要定时与武警一起联合巡逻。“让大家能够踏踏实实地过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民警们这样说。

本报记者 胡雁冰

急诊室故事”每天100多个

时间: 正月初二

地点:河北省中医院

人物:急诊科护士长

图为孙志霞正在整理药品。

本报记者 赵元君 摄

初二15时,记者来到了河北省中医院的急诊科,尽管是春节假期,但这里的病人依然络绎不绝。36岁的护士长孙志霞刚刚送走了一位病人,此时正在护理室中清点药品。

药品清点完毕后,孙志霞又抽空来到前台抄写病历,单是今天的病历上就已经有了数十位患者的记录。“其实我们这里过年时的患者比平时还要多!”孙志霞告诉记者。说话间,一位年轻男子来到了急诊科,孙志霞赶紧迎了上去:“今天输的药品和昨天一样!”麻利的准备好药品,孙志霞将患者带到了观察室中。记者发现,屋内已经有了6位输液的患者。孙志霞告诉记者,刚才那位男子是因为过度饮酒才来输液的,这类患者过年时尤其多,有的患者甚至是连年“光顾”。

刚坐下没几分钟,一位老人又风风火火跑了进来,原来,他中午吃鱼时被刺卡住了喉咙,折腾了半天也没取出来,所以只好来医院求助。孙志霞不敢耽误,又赶紧“”了过来。

17时许,科室里渐渐安静了下来,孙志霞也终于能喘口气了。她告诉记者,她在急诊科当了8年的护士,每年春节都得在医院值守。因为急诊科过年时尤其忙,每天的患者都将近100人,遇上病情严重需要抢救的,一忙就是一整晚。今年为了让年轻的护士们休息,她主动扛起了三十到初三的值班任务,白天晚上倒班,连团圆饭也没能和家人吃上一顿。“等初四放假了,我就带着家人回趟老家,和大家聚一聚,这年就算过了!”谈起自己迟来的假期,孙志霞的眼中多了一份期盼。

本报记者 赵元君

陪“坐月子”的长颈鹿过节

时间:正月初三7时

地点:石家庄市动物园

人物:长颈鹿饲养员

初三7时,记者跟随长颈鹿饲养员王福申走进了动物园中,晨雾尚未散去,园中格外寂静,走在空旷的道路上,听着身畔偶尔传来的鸟鸣兽吼,一种异样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因为天气寒冷,作为热带来客的长颈鹿只能在馆内过漫长的冬季。看到王福申走近,几头“大家伙”马上“”了过来,似乎急于讨要自己的“早餐”。仔细观察长颈鹿们的情况后,王福申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什么异常!”王福申说,长颈鹿是种有些神经质的动物,过年时的爆竹声很容易惊吓到它们,所以这几天他一直很担心。

为动物准备早餐不是件容易的事,长颈鹿们一整天都需要不停地进食,除了准备充足的桉树叶外,早餐还需要添加水果和特制的营养品,尤其是今年1月,馆内还诞生了一个“小家伙”,更是要重点关照。为此,王福申还特意为母长颈鹿精心熬制了米粥,以保证它的奶水充足。

忙碌完例行的一切后,已经接近上午9时了,园内也渐渐热闹了起来。王福申必须守在监控室中,随时观察动物们的情况,除了一天两次的喂食之外,这种枯燥的工作需要持续一整天。“这些长颈鹿就是我过年的伙伴了!”王福申打趣道。

王福申告诉记者,他今年56岁了,足足干了38年的饲养员,大象、斑马、长颈鹿等动物都照顾过。因为动物园最忙的时候就在假期,基本上节假日都与他们无缘,再加上妻子也在动物园工作,所以多年来,他们一家人很少能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王福申说,再过几年他就要退休了,到时候他要好好陪伴家人,争取把这些年的时间都补回来。

本报记者 赵元君

想家人了就看看手机里的照片

时间:正月初六

地点:公交131路车

人物:公交司机

图为樊师傅正在驾驶公交车。

本报记者 胡雁冰 摄

就在人们忙着出行聚会、逛街、游园的时候,公交司机们仍然手握方向盘,辛勤地在马路上“跑圈”。大年初六这天,记者来到公交正定公司131路车队,亲身感受了公交司机樊良卫的工作。

参加工作十个年头的樊师傅老家在邯郸的一个县城,离石家庄有200多公里。这样的距离不算太远,但考虑到春节期间市民的出行,而且队上有比自己老家更远的同事,他总选择留守,如今已经是他第8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了。

今年他又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了其他的同事。早上4点多,樊师傅便摸着黑起床,简单洗漱后便走出家门踏上了上班的路。到单位后,他认真地进行机油、防冻液、风扇、皮带的岗前检查,然后又对刹车、灯光、轮胎气压和各种仪表进行检查,随后开始预热,开启车内暖风。

5时30分,樊师傅准时驶出始发站,当车行驶过程中,不时有乘客询问转乘线路,樊师傅耐心地一一解答。在等红灯时樊师傅说,131线路很多车长都能做到途经站点及倒乘线路“问不倒”。

虽不能回家,但时时牵挂着家人。“听见外边放炮的时候,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也想家,想父母、妻子和女儿,我会翻出家人的照片,打一通电话。”樊师傅说。

因为他与妻子工作忙,樊师傅只能把女儿送回老家交给爸妈照料,为这他没少挨妻子的埋怨。“没有照顾爹妈,尽到孝心,没有好好教育孩子、培养她我心里很难过。我也想家,想为爹妈做一顿饭菜,想抱抱闺女,听她叫我声爸爸,但我是一名公交司机,这是我的责任。像这样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公交司机还有很多很多。护送乘客安全、快捷地回家团聚是我们全体公交人的共同心愿。”樊师傅说。

本报记者 胡雁冰

越是过年咱这城市越得干净漂亮

时间:正月初五

地点:谈固西街

人物:环卫工人郭俊茹

图为郭俊茹正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任立欣 摄

正月初五10时许,记者见到了正在清扫卫生的郭俊茹,橙黄色的马甲和低头弯腰的动作让她格外显眼。

已经45岁的郭俊茹,今年是她从事环卫工作的第11个年头。“我已经十来年没有好好在家过春节了,但是总要有人坚守岗位啊,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做好。”郭俊茹坚定地说。

郭俊茹和其他12名同事负责建华大街到谈固西街约6万多平方米的路面。正值春节放假期间,他们却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凌晨三点钟,郭俊茹就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越是过节就越不能马虎,要保证清扫到负责路段的每个角落,守护好咱城市的美丽‘容颜’,让过年出行的市民都能有一个好心情。”郭俊茹乐呵呵地表示。

现在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清理放鞭炮产生的垃圾。与一般垃圾不同,这些炮皮又碎又薄,而且这两天风大,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就会被刮得到处都是,再清理起来更是麻烦。”郭俊茹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及时清理这些垃圾,她和同事们就随时待命,一旦在负责路段听到有放鞭炮的声音,就会立即赶到,随时等候着进行清理。“有时候扫帚根本就扫不起来,我们只好用手一点点儿地把炮皮抠下来。不过就是再难扫,我们也一定会清理得干干净净!

今年春节里的炮皮明显减少了很多。“往年初五炮皮要扫三四车,今年还不到一车。而且大家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了,都开始自觉少放鞭炮了。” 郭俊茹说。

本报记者 任立欣

时间:正月初四

地点:河北省话剧院

人物:儿童剧演员

图为毕盛鑫化妆后准备演出。

本报记者 程丽娜 摄

欢天喜地过春节,若说谁是节日中最快乐的人,自然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了。为了丰富小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话剧院的演员们在春节期间依然坚守舞台,奉上了一台台精彩演出,为孩子们带来欢声笑语。

2月22日13时许,儿童剧演员毕盛鑫和他的同事们早早来到剧场,准备下午的演出。从初一到初六,由毕盛鑫主演的儿童剧《列娜狐的故事》都会准时奉上,家在秦皇岛的毕盛鑫自然无法回家过年。“22年来,第一次独自过年。”毕盛鑫说,除夕夜,与他合租的住户们都回家和亲友团圆了,只有他一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和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拜年后,毕盛鑫连晚饭都没吃,就早早睡觉了。“睡着了,就不想家了,心里也就没那么寂寞了。”毕盛鑫说。

14时许,在化妆师的装扮下,毕盛鑫从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了火红的“狐狸”。记者注意到,毕盛鑫的演出服只是一层单衣。身穿羽绒服的记者依然冻得瑟瑟发抖,更别说毕盛鑫了。

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表演。”毕盛鑫说,在舞台上,台下那一双双聚精会神的眼睛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孩子们跟他一起互动,和他一起斗智斗勇,毕盛鑫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本报记者 程丽娜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