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曹妃甸探宝古沉船(图)

10.10.2014  10:49

    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清华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在该县东坑坨海域发现一条古代沉船。河北省考古部门在初步调查后,在东坑坨海域共发现了两艘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东坑坨1号沉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木船。但该船属于什么性质结构,所属的具体年代,是商船、民船,还是客船,船上载有什么东西,一切悬而未决。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几天前,我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抵达曹妃甸海域,将于10月10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东坑坨古代沉船水下考古。燕赵都市报记者赶赴考古一线,直击考古人员是怎样破解谜团,见证考古会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滦南渔民发现古代沉船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反映滦南县东坑坨发现一条古代沉船,随后我省文物部门对这个线索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况,并在线索提供人家中见到两件据称是沉船附近出水的瓷器。

    2012年10月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沉船线索进行补充调查,并印证了线索的真实性。同期发现另外一艘沉船,距离东坑坨1号沉船很近,但保存不如该船完好。2013年7月至9月,考古人员又对东坑坨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说,“经过初步整理研究,基本可以确认,东坑坨1号沉船为一艘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夹板船。铜皮包覆船体技术最早兴起于欧洲,包覆铜皮主要是防止海水侵蚀船底,增加船只的使用寿命。这艘木质船带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造船技术,这在国内已有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

    这些只是沉船的初步调查,该船是怎样性质结构,到底属于哪个具体年代,究竟是商船、民船,还是客船,船上载有什么东西,一切都悬而未决,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