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地自贸区将集中挂牌 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27.02.2015  11:25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3月1日,是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广东、福建、天津、上海自贸扩展区四个自贸区内,暂时调整一批法律法规有关行政审批的实施日期。在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于上海挂牌近1年半后,粤闽津三个新设自贸区正式挂牌之日渐近。

    分析人士表示,这对中国主动对接国际新规则,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开放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即将挂牌的三个自贸区并非对上海自贸区经验的简单复制,而是区域化特征明显、目标指向性更强,走出差异化道路。从区位角度看,福建对接台湾、广东侧重港澳,天津重点面向东北亚并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国不管设立多少自贸区,“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线不变,而更多依托本地经济优势与特色建设的自贸区,将构成“集合”,各自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助力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取得发展优势。

    广东自贸区管理办法的送审稿提出,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建设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培育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天津表示要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实体经济、壮大融资租赁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还将进行投资管理方式的创新。

    福建提出,突出对台特色,推动货物、服务和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设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专家认为,中国自贸实验区肩负着探索更开放、更便利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任务,对于新形势下中国构建更高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刚表示,自贸区战略带来的一项重大变革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金融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监管“三互”合作、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管理等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贸易等方面的便利化,并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