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购买”破解不了滞销困局

14.06.2015  02:02

□张 博

最近,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一条“县里土鸡滞销,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购买”的消息引起关注。6月10日,剑阁县的教师张华(化名)向记者介绍,他和多位同事也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被要求购买20只土鸡。“都是怨声载道,并不愿意购买”,因为是县里面下达的任务,所以大家不得不买。剑阁县有关部门则回应称,购买土鸡完全是自愿。(据《成都商报》6月11日报道)

虽然剑阁县有关部门口口声声说“爱心土鸡”的购买“完全是自愿”,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说法实在是漏洞百出:既然是“自愿”,为什么当地干部职工却“怨声载道”?既然没有强制,那又为什么要下发“红头文件”?如果真的买不买自愿、买多少随意,又何须定下“每人20只、合计1200元”的“标准”呢?很明显,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回应难以自圆其说。

剑阁县为何要让干部职工“自愿”购买土鸡?从新闻中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当地重点扶持的土鸡养殖产业陷入了困境。一年前,剑阁县雄心勃勃实施“亿只土鸡工程”,决心将小土鸡做成大产业,并响亮地提出“剑门关土鸡鸡鸣天下”的口号。谁料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计划实施了一年,相关企业加工生产的熟食鸡产品就因市场行情波动卖不动了。本地产业陷入困境,产品滞销,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帮一把,这样的出发点不能说不好。然而可惜的是,寄希望于通过让干部职工“自愿”购买来破解滞销困局,恐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一,市场经济以自愿交易为基础,通过行政手段摊派“爱心土鸡”,与强买强卖又有何异?使用这种强制手段,必然遇到巨大阻力,甚至遭到强烈反弹。当地不少干部职工在网络上对此事进行曝光,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二,政府之于市场,可以是“裁判员”,也可以是“服务员”,唯独不能是“运动员”。政府帮助一个企业,可以为它搞好服务,可以提供市场信息,可以加强政策引导,但唯独不能直接伸出“看得见的手”助他“一臂之力”。正像某位网友所言,土鸡滞销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如果政府以“红头文件”帮助企业卖鸡,让企业旱涝保收,那么企业以后就更加“不找市场找市长”,更不会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反正土鸡“吃不了”政府也会“兜着走”。从长远来看,这不是在帮助企业,而是在害企业。何况,如果今天出面帮忙卖土鸡,那明天其他企业是不是也可以以“本地酒遇冷”、“本地房子卖不出去”等各种理由求助政府?果真如此的话,恐怕当地政府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土鸡滞销问题出在企业身上,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解决。强行“自愿购买”,既不合理又不合法,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样的歪招,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