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河北正能量]邯郸村民建起红色文化收藏馆

28.06.2015  11:38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李文慧)2015年6月24日,由河北省网络信息办公室组织的“网聚河北正能量·邯郸行”主题采访活动走入邯郸县南吕固乡四留固村。在这个村子里,大家不仅感受到了农村小康生活的气息,也见证了村子里的红色文化魅力,村民竟在自己的二层小楼建成了“燕赵红色文化收藏馆”。

  省级网络媒体编辑记者与魏少先合影

   煤改气”标杆村,农民也有了小保姆

  邯郸县南吕固乡四留固村北与永年县交界,南临青兰高速,地理位置优越,邯郸市区驱车来这里不到半个小时车程,全村共有618户,2580余人,耕地2300亩,大部分村民主要靠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为5180元,2014年度被列为省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

  走入位于邯郸县西北方向的四留固村,呈现在眼前的是整齐干净的街道,漂亮的二层小楼,还有楼体外黄色的天然气管道。为了让农民也能像城市人一样使用天然气做饭、洗澡,邯郸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不仅减少空气污染,还提升了农村百姓生活品质,用四留固村民自己的说法,日常生活有了天然气,就像家里有了小保姆。

  电影文化广场

  今年59岁的杜寿金,在四留固村当了35年的村支书,他带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四留固村“煤改气”工程历时4个月,全村618户居民全部用上天然气,实现天然气管道覆盖全村。如今四留固村已经成为使用清洁能源的标杆村。过去农村做饭、取暖靠烧火,如今四留固村已经完全实现“不见炊烟也可闻到饭菜香”。尤其是冬季采暖季,村民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天然气采暖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浪费,有的村民家庭还是地暖设备,跟城市生活品质已经同步。

   村里也有公立幼儿园,托儿费每月270元

  农村也有幼儿园,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学龄前教育,这对村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村委会把办公楼腾出来作为幼儿园场地,并投资建成四留固幼儿园,再由中心校聘请专业幼儿教师任教,多方参与,解决村内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四留固幼儿园入托,每月只要缴纳270元托儿费即可享受到专业幼教老师的授课,农村娃也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快乐健康有收获的童年,让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百年电影博物馆

  燕赵红色收藏馆

  四留固村不仅为小朋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也为村里的老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互助幸福院就是这样一个供村里老人聚会娱乐的场所,按照村民的时髦说法,互助幸福院是老年人举行party的地方,这里有麻将室、小菜地、竹林等,环境清幽,是个不错的养生小院。记者了解到,村里的老人晚上回到自己家里居住,白天就会聚集在此,唠嗑闲聊、打麻将休闲,院里还种植了一些蔬菜,村委会为大家解决了老有所乐的问题。

   村民建起燕赵红色文化收藏馆

  魏少先是四留固村的名人,这里没人不知道他的。村里人习惯称魏少先为“老魏”。老魏在80年代末经营砖厂,开办汽车运输公司等,生活富裕。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对红色电影产生兴趣,并且开始收集红色电影胶片,用老魏自己的话说,“我搞收藏的目的不是‘藏’,也不是为了投资升值,而是要把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利用红色影片来宣传红色精神。”他将自己家的二层小楼扩建成为“燕赵红色文化收藏馆”,随时接待五湖四海的热爱红色电影的朋友。

  老电影拍摄器材

  老魏认为,利用电影开展国防教育、弘扬红色优良传统、凝聚精神力量支持国防建设,是一件价值连城的事。他为了红色电影收藏事业,把百万积蓄花光,又将老宅以17万元卖掉,借款60多万元,用在整理胶片、布展等宣传教育活动上。老魏陆续向中国电影资料馆捐赠了3部珍贵电影拷贝作为国家电影档案永久保存。

  四留固村围绕红色电影主题,建设了百年电影博物馆、电影文化广场等场所,在百年电影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红色电影的老物件:海报、拍摄机器、电影胶片等,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坐在电影放映室里观看胶片电影,黑白胶片电影呈现出的历史的沉淀感与现代高科技的IMAX影院视觉效果迥然不同,IMAX的影片在城市大影院都可看到,而能看到胶片电影却是成了罕见的事情了。

   原汁原味知青之家天井小院里寻找回忆

  知青小院

  走进四留固的知青之家可以依稀感受到当年知识青年下乡的情景,当年在这里度过青春时光的年轻人多年后重聚四留固,墙上挂着当年知青的合影和多年后知青聚会的合影。煤油灯、军挎书包、毛主席语录、木制的织布机、纺车、窗花、石碾、石磙等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是这些都是当年知青生活的写照,拥有知青情结的人们来到这个小院会更加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