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村:干出成绩来向总书记汇报

10.06.2017  15:31

  (张世豪 张树军)今年1月24日(腊月二十七),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走进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困难群众徐万、徐学海、徐海成家看望。

  四个多月过去了,徐万、徐学海、徐海成三家依然沉浸在当时的幸福中,他们说:“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一定要干出成果来给总书记看看。

  正值坝上微型薯育苗时节。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发展两大产业:其一是光伏扶贫,预计每年发电可以为村集体带来80万元收入,其中一部分资金将为全村困难群众兜底;其二是微型薯产业,通过村农业合作社的280个微型薯大棚带动全村村民稳定致富。

  在微型薯大棚里,70岁的徐万麻利地撒肥,几位村民搭手。见笔者到来,他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这段时间帮老徐育苗,我们每天能有120元的收入,比做其他事情强多了。”徐万说:“今年家里种了三个大棚微型薯,每个大棚预计纯收入在两万元左右,我和老伴加上儿子家共有五口人,人均收入能上万元。

  徐万的老伴王玉花今年68岁。临近中午,王玉花从地里赶着回家为老伴和搭手的村民做饭,只见她一手提十几个馒头,一手提四五袋面条。她说:“以前家里种莜麦、土豆,想吃面食要到村里用家里产的作物换面,现今在村里就能买到馒头、面条,比以前方便多了。

  王玉花说:“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吃了家里的‘开口笑’,连连说好吃。报道出去后,不少游客慕名来到家中,点名就要吃‘开口笑’。我们已经注册了‘张北徐家食品有限公司’,希望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尽快建起符合要求的厂房。

  54岁的徐学海家里有三口人,他和爱人于莲叶住在村里,儿子在石家庄读大学。2013年徐学海患病后,经过两年多的治疗,欠下了不少债务;2015年他做了心脏手术,现在身体正在逐渐恢复,但不能干重体力活。今年,徐学海家种了村合作社的三个大棚。

  “这是我们购买的微型薯苗,每瓶有70-100棵苗,每个大棚需要800-900瓶微型薯,每瓶苗的价格为8元。我们已经找好了帮忙的,从明天开始,要在最短时间内把三个棚种上。”徐学海说。

  展望未来,徐学海对生活充满信心:“总书记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国家出台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一定不等不靠,早日摆脱贫困,早日实现小康!

  53岁的徐海成种的大棚最多。“我家今年种了28个大棚,在德胜村有6个,临近的兴隆村有22个。除去大棚的各项成本和家中其他开支,我今年打算存上10万元!我要让收入至少增加5倍!”徐海成信心满满地说。

  徐海成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小女儿正在读大学。2016年他家种植了甜菜、马铃薯、莜麦,加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务工收入,共计4.3万多元,妻子治病和女儿上大学支付3.5万多元,除去基本生活,家里就没有多少活钱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受鼓舞。我家的近30个大棚正值育苗忙碌期,昨天晚上忙到了12点半,今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了,到大棚浇地,准备好育苗的各项工作。平常都是5点半起床,晚上8点多才能回家,中午在家吃口饭就又到大棚里了。现在是特殊时期,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我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徐海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