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交易日A股遭重挫二度熔断

05.01.2016  09:53

熔断机制实施首日千股跌停 原因:“减持禁令”将到期、注册制渐行渐近

1月4日是2016年证券市场首个交易日,也是A股市场正式引入熔断机制后的首个交易日。当天沪深300指数在午后即跌5%,触发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15分钟过后重新交易,13时33分,沪深300指数再度触发7%熔断阈值,全市场暂停交易至收盘,A股市场提早1个半小时收市。市场人士认为,熔断机制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被广泛采用,对稳定市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A股市场步入“熔断时代”,市场过度震荡将得以有效防止。

名词

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除美国外,法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也都采用了熔断机制。

2015年12月4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境内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即当沪深300指数较前一交易日收盘波动幅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相关证券将暂停交易。此前,A股市场已经对个股采用了涨跌幅限制的“隐形熔断机制”。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作为成熟市场的通行做法,熔断机制总体有利于平抑市场非理性扰动。一方面,熔断机制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防范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另一方面,相较于对个股的限制,对证券市场的整体性波动限制更平衡了小散户和大庄家的力量。

文/图 据新华社

发布

首个交易日 A股遇“熔断”考验

2016年首个交易日,熔断机制刚刚正式实施就对A股形成严峻考验。作为熔断机制的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先后触发5%和7%的熔断阈值,股票现货和股指期货市场于当天13时33分暂停全天交易。指数熔断的同时,两市再现“千股跌停”。

当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3536.59点和12650.72点小幅低开,此后一路震荡下行。下午13时12分,因沪深300指数触发5%的熔断阈值,两市暂停交易15分钟。

恢复交易后各主要指数继续全面下挫,沪深300指数触发7%的“二次熔断”阈值,导致股票现货和期货交易于13时33分全面暂停。

二次熔断后,沪深300指数收报3469.07点,跌261.94点,跌幅由熔断时的6.98%扩大至7.02%。

同期,上证综指收报3296.26点,跌242.92点,跌幅达到6.86%。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则分别以11626.04点和2491.24点报收,跌幅高达8.20%和8.21%。

指数熔断的同时,沪深两市个股普跌,仅40余只交易品种上涨。不计算ST个股和未股改股,30多只个股涨停,其中绝大多数为近期上市的次新股。两市再现“千股跌停”,跌停总数高达近1500只。

由于当日交易提前结束,两市成交分别为2409亿元和3553亿元,总量接近6000亿元。

两市B股也同步大幅下挫。上证B指大跌6.82%至397.33点,深证B指大跌5.42%至1238.44点。

A股两次触发熔断 谁是罪魁祸首

在机构看来,新年首个交易日A股触发熔断,与多个不利因素的共振相关。

一方面,去年7月8日管理层采取的对重要股东“减持禁令”将于1月8日到期。机构测算当月限售股解禁规模高达1.1万亿元,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减持压力的恐慌;另一方面,注册制渐行渐近,市场对于新股扩容和减持的担忧形成叠加效应。

此外,在上年末跌至四年多低点的基础上,新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再度下行,离岸人民币汇率则出现大幅下挫。月初公布的上年12月财新制造业PMI指数连续第10个月低于荣枯线,也被认为影响了市场的做多情绪。

不过机构也认为,市场连续触发熔断的概率不大。来自国泰基金的观点认为,当前确实存在部分个股被高估、获利有待了结的情形,但市场本身杠杆并不高,未来连续深幅调整的可能性较为有限。

股市三大改革 如何影响未来中国股市

经过2015年的洗礼,2016年,A股市场迎来了三大制度性改革,指数熔断机制、股票发行新规、注册制将如何影响未来中国股市?

指数熔断机制: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

指数熔断机制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规定,引入的熔断机制将主要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设置5%、7%两档熔断阈值。若沪深300指数较前一交易日收盘首次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5%但未达到7%的,指数熔断时间为15分钟;沪深300指数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下跌达到或超过7%的,指数熔断至15:00。

2015年暴涨暴跌最大的特征是杠杆工具被大量运用,融资融券、场外配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成为股市杠杆资金来源,其中以融资融券为最主要构成。数据显示,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从1月1.13万亿元逐月上升到2015年5月的2.07万亿元,并在2015年6月18日达到高峰2.27万亿元,这在全球资本市场,都属罕见。

市场人士认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但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黄岑栋表示,熔断的目的是为了平缓股指波动,然而也有可能在跌4.5%之后对股指有向下的牵引作用。

股票发行新规:申购新股无需再预先缴款

投资者申购新股无需再预先缴款于1月1日起实施。发布的新规包括:修订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规章草案,制定的《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

2015年新股发行也历经跌宕起伏:从加快发行频率到2015年7月份暴跌后的暂停,再到发行制度改革后的重启,监管层面临着选择。经历了清理配资、严查市场操纵后,2015年11月6日,暂停了4个月之久的IPO得以恢复,并再次改革了新股发行制度。

证监会强调,本次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是在核准制下,为配合本次重启新股发行推出的改革措施,虽然体现了注册制改革的精神,但不是开始实施注册制。此前因市场异常波动而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已完成新股发行。

注册制实施:新股定价将更市场化

在不少人看来,这将是资本市场股权分制改革后的又一大改革。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有600多家拟上市公司在排队待审,而符合沪深交易所上市标准的企业数量则远大于此。证监会明确表示,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股票发行时机、规模和价格等,将由市场参与各方自行决定。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自己睁大眼睛,辨别企业的投资价值。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改革绝不是简单下放审核权力,而是监管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注册制以后,审核的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不再对企业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作判断,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负责。

分析人士指出,注册制改革核心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放开发行价格的控制,使市场来平衡股票供给、投资需求。不论新股、老股,决定股票价格的终将是公司价值。因此,新股的稀缺性会降低,定价也将更市场化。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