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俗庙会 重塑原汁年味

03.02.2016  09:53

聚焦民俗庙会 重塑原汁年味

——访省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陈泉州

□本报记者 张晓娟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觉得年味不如小时候浓了。近期,“京畿燕赵民俗大庙会”将在肖家营举办的消息被网友疯狂转发点赞,很多人感慨,“这次过年不愁没地方玩了,预感年味会浓一些”。接受记者采访时,主办方之一河北省文化交流协会的陈泉州会长说,“本次庙会内容上继承了传统庙会的精华,形式上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对老人来说,这里有往事情怀;对中年人来讲,这里有童年回忆;对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进入了解祖辈的生活空间。

谈起传统庙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沿革,陈泉州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早在远古时代,庙会就已萌芽,当时是以祭祀为中心,周边有一些篝火、歌舞等。农耕时期,这项民俗活动趋于成熟。《左传》曾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中的祭祀,就涵盖后来的庙会内容。之后,随着社会发展,祭祀时来往香客多了,于是有了喝茶、观赏、购物等相关需求,庙会就应运而生。“我记得市区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正月十五举办过花灯庙会,说起来距离现在也有二十多年。对于很多80、90后的人来说,对庙会的印象,要不停留在电视电影里,要不就是在爷爷奶奶的口述中,举办这样一场民俗类的活动很有必要。

陈泉州介绍,“这次的京畿燕赵民俗大庙会曾做过一次更名,我们在原来基础上增添了三方面的内涵。首先突出了地域性,京畿燕赵之地,曾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地方,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正可借此机会,对本地文化进行一次深入的整理挖掘,推广那些地域色彩浓郁的民俗文化;其次是突出品牌,我们已对庙会品牌进行了注册,并将邀请专家进行研讨,努力创新打造出贴近民众、适合时代,又可以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形式;另外,之所以叫‘大庙会’,是因为以前的传统庙会都是以某个寺庙、某个地区和时间命名,而我们的京畿燕赵地域广阔,这片大地上的数千年文明值得整理,可以容纳进来的东西太丰富了。

陈泉州告诉我们,这次他们搜集了北京、山西、河北等多地的庙会资料,在“”、“广”、“”上做足了文章。“比如说到‘古’,我们有剪纸、常山战鼓、井陉拉花等省市非物质遗产传承项目,小吃也有天津包子等百年老店。‘广’则涵盖多地的多个项目,游玩的方面有诸葛亮九宫八卦阵、卡通人物、游乐设施,艺术上有古玩、书画、诗词、对联等。想打造本地域的庙会品牌,还需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特色,在‘新’字上下功夫。我们邀请了河北省交警艺术团等50余个团体和个人,每天安排了精彩的节目,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大家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报纸等形式,及时了解庙会的看点。

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协会的本职工作,希望即将开幕的大庙会能丰富百姓的节日生活,让大家寓教于乐,让庙会文化重新红火起来,扮靓燕赵大地百姓的每个中国年。”展望未来,陈泉州表示:“如果这一模式能成功,我们会复制到河北别的城市,让更多人享受先人所留下的国粹文明。”信息时代,他还计划利用新技术,做“手机庙会客户端”。“到时候,打开手机就能‘走进’庙会,每一件事都可参与,相信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咱们的庙会,关注民俗文化,铸魂国粹,传承文明。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