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首届年会暨京津冀基础教育国际论坛开幕

11.10.2015  09:2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10月10日,全球14个国家48名中小学校长和学区教育负责人,京津冀300名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相聚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展开为期三天的“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首届年会暨京津冀基础教育国际论坛  ”。开幕当天,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强新志就其多年来的教育思想作了专题报告,引起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前身是石家庄市第43中学,始建于1994年。1995年开始创办外语特色学校,率先在全省进行办学模式改革。1996年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在首届高中创办“高校外语预科班”。1997年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外国语学校。1999年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在河北省率先进行“公办民助”办学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兴建了民办的石家庄外国语小学和石家庄外国语幼儿园。2003年与地产公司合作办学,扩大了学校规模。2008年,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调整,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恢复公办性质,民间投资部分建立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从而形成了四个独立法人单位、两种办学体制、校园相邻的办学格局。2010年,组建了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从1994年到2015年的20年间,当年建立于庄稼地里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一跃而成今天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集团,领头人强新志的办学思想很值得关注。

“办学校要有大教育观,是指用广阔的社会事业分析学校发展,科学理解办学质量,深刻把握人才素质本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好一所学校。”在强新志的办学思想里,处处强调“大教育观”,在他看来,单纯就学校看教育,就升学看质量,就分数看人才,不仅狭隘,而且有害。

走进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在不同的艺术教室里,你随时可以看到有学生或在练习小提琴、或在学舞蹈、或在做版画。

为确保体育、艺术、实践在内的三大类27项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强新志制定了一套有效的落地措施:将音体美和实践课优先排入课表,艺术课分小班教学。学校为每一个课程建立了专业场馆,从体育馆到艺术馆,从美术画室到32个琴房,从机器人制作教室到植物园、保龄球馆,从机械加工室、航模科技室,到通用技术、电子控制室,校本课程的教室竟然占到了文化课程教学用房的2倍。

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和校园活动,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个个多才多艺。也因为人人有了至少一项特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有思想,他们敢质疑、敢表达、敢创新。

2011级七年级15班的同学们曾经利用业余时间,对城市公交车站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调研。他们关注公交车的占道问题,关注公交车的等候时间,关注公交车末班车收车时间,详实的调查报告引起公交公司的关注,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各种校本课程的开设,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仅没有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反而促进了学生更加快乐地进行课本学习。这几年,无论是在中考还是在高考中,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学生们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特别是学校积极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即:项目设置—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四环节”教育模式,在省会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

“基础教育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是中外共存的,是世界性的问题。很高兴能够聆听到强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很赞同他的做法,能够把他所有的想法实现于这么大规模的学校学生身上,我很敬佩他。”10月10日,当美国夏威夷州圣安德鲁学校校长萨德·简·桑尼克听完强新志的报告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强新志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我们的教育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创新、独立思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我看来,强新志校长正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培养孩子们。”美国奥斯卡卢萨学区学监罗斯·瑞特如此评价。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赞赏这样的理念。但是,怎么在实践中来推动它?跳出学校看教育,跳出升学看质量,跳出分数看人才,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我真正看到了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说。

继“强新志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将会有37场国外代表的主题报告,6所国内代表的主题报告。15个国家教育专家和校长将共同探索全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